医务人员巡逻时多看一眼救下一条命

2024-06-23 网络 网络

医院整体的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取决于该院职工应急救援水平和医院应急管理水平。因此,提升该院职工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十分重要。

6月18日,浙江湖州。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安全保卫部副主任姜映华医务人员安全巡逻时,发现一男子脸色不对,连忙上前查看,发现颈动脉没有搏动。

姜映华赶紧把对方扶起平放在地上,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我之前学的是护理专业,保安也都学过急救知识,我在做心肺复苏的时候其他同事联系了担架床和急诊”姜映华回忆说。

其他医务人员迅速赶到把患者移到担架床上,姜映华立刻跳上床,持续给患者做心肺复苏。

大家护着担架床一路急奔,姜映华则一直跪在床上坚持按压,一刻未停。患者进入抢救室后心跳终于恢复,目前情况已基本稳定。

“每一位医务人员碰到了都会这么做的。”姜映华说。

此次事件,不仅可以看出姜映华的细心、专业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也让我们注意到医院职工掌握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性。

医院整体的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取决于该院职工应急救援水平和医院应急管理水平。因此,提升该院职工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十分重要。

现实生活中,由于应急对象和涉及主体不同,突发应急事件常具有特殊性,救援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救援能力、具备决策沟通、现场协调、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参与人员、部门,应该打破部门间的学科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弹性调配机制,从而有效处理突发应急事件。一些医院职工对医疗救援综合性认知不高,医院则需要加强引导。

按照“分级响应、明确分工、掌握主动、妥善处置”的原则,救援人员不仅要专注于临床专业方面,还应该注重学习灾害恢复(如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扩大救援范围,全方位提升救援能力,保证每一名救援队员都有能力应对各种灾害,了解其他部门任务分工及工作机制,以便形成更好的合作机制,保障救援工作顺畅进行。

只有平日加强培训与演练,在真正突发事件来临时,医院各个岗位才能相互配合,高效救援,为患者最大的生存机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20年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AHA)2020年发表《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协和医学杂志: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本文就NIRS在心脏骤停救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协和医学杂志】成人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临床特征及复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针对重症监护室成人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为IHCA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如何减少心肺复苏中按压中断时间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Critical Care Medicine:ICU内心肺复苏的发生率和结局:回顾性队列分析

ICU-CPR的发生率约为40/1000,约10/1000例发生在入ICU后。接受ICU-CPR的患者的短期存活率大约为40%。

【热点解读】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复苏的最佳证据总结

本研究总结了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复苏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和专业判断,审慎地选择与运用证据并开展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