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引进国产手足口病疫苗,可预防主要病原EV71型病毒

2016-04-26 佚名 不详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和10-12月为上海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夏季高峰4-7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澎湃新闻从当日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疾控中心等共同举办的“上海市2016年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中获悉,上海正在积极引进“EV71灭活疫苗”。 2016年3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和10-12月为上海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夏季高峰4-7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澎湃新闻从当日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疾控中心等共同举办的“上海市2016年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中获悉,上海正在积极引进“EV71灭活疫苗”。

2016年3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获得批签发合格报告,正式上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官网 图

该疫苗由中国自主研发,可预防肠道病毒71型(以下称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已于2016年3月在北京完成首次接种,是全球首个EV71手足口疫苗。该疫苗在上市前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预防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7.3%,预防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0%。

大多死亡病例因EV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部分由EV71病毒感染的患儿可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并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这类病儿通常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自2000年以来,中国和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多次儿童手足口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对数以万计的儿童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2008年,原国家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全国法定传染病丙类病例报告管理。2008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国报告的手足口病近1342万例,死亡3374例,连续数年成为中国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之一。

4月25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孙晓东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地区手足口病高峰季节发生在4月至7月,而同期EV71病毒优势流行,秋冬季节出现小的流行高峰,而大多危重症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是由于EV71感染所致。

“目前已知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种类很多,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相关研究表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甚至会导致死亡。”孙晓东说,由于手足口病治疗上尚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疫苗接种便成为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暴发流行的根本手段。

“EV71灭活疫苗”属二类须自费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苗——“EV71灭活疫苗”已经于2016年3月22日在北京完成了首次接种。此后,开始在昆明等地推广接种。这是全球首个EV71疫苗,正式投入使用后,有望显著降低EV71引起的包括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尤其是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

该疫苗在上市前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预防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7.3%,预防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0%。EV71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5岁儿童,免疫程序为2剂次,中间需要间隔1个月。

孙晓东表示,目前手足口病疫苗暂不具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充分条件,属于“二类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

目前,上海也在积极引进这种疫苗。“按照最新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相关规定,二类疫苗的引进需要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下,由省级疾控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遴选,一旦通过即可在上海进行采购使用。”孙晓东说。

此外,面对当前中国宫颈癌高发的情况,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也有望在今明两年上市。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6-04-28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疫苗这种东西真不好说!

    0

相关资讯

Lancet Infect Dis:中国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

Vaccine:手足口病双价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

手足口病产生于20世纪中期,已成为一种广泛流行于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近几年,疫情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爆发,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发手足口病预防性疫苗也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诊断和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手足口病预防建议

5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作为一种病毒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但大龄儿童和成人也可患上此病。虽无疫苗预防,但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减少患病风险。 近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建议,全文于6月6日在线发布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初始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食欲下降、咽喉疼痛及身体不适感。发热1-2后,咽喉的疼痛可进展至口部。

Cell Reports:中国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毒免疫调控新机制

6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孟广勋课题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王健伟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Reciprocal Regulation between Enterovirus 71 and the NLRP3 Inflammasome”(肠道病毒71型与NLRP3炎症小体的相互调控作用研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重要天然免疫分子NLR

肠道病毒灭活疫苗或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婴幼儿中大规模实施肠道病毒71型(EV-A71)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将会显著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总体治疗负担。相关研究成果2月16日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 该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余宏杰介绍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家机构分别自主研发出EV-A71灭活疫

中国成功研发全球EV71型手足口病灭活疫苗

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正式投入市场。该疫苗的上市,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病毒71型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的会引起死亡。自1981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出现以来,已发生多次大规模暴发或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