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Urol:去势敏感性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变异比较分析

2020-09-20 AlexYang MedSci原创

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种系和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探索了中国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CSPC)和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基因组学特征。

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种系和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探索了中国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CSPC)和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基因组学特征。

研究人员使用了基于杂交捕获的二代测序方法,鉴定了50个基因的种系和体细胞比变异情况,包括了雄激素受体(AR)通路基因、DNA损伤修复(DDR)通路基因、TP53和RB1。研究人员成功的对396名患者的396份血液样本和32个匹配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了DNA测序。研究发现,CSPC和mCRPC患者之间有相似的有害种系变异频率(8.9%vs.9.8%,P>0.05)。转移性肿瘤组织和匹配的ctDNA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90.9%)。在ctDNA阳性患者中,研究发现mCRPC队列中CDK12(27.2%vs.6.4%,p<0.001)和FOXA1(36.8%vs.15.3%,p<0.001)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SU2C-PCF队列。mCRPC患者的DDR通路基因(66.7%vs.41.5%,p=0.015)和AR通路基因(71.9%vs.48.8%,p=0.018)的变异频率高于新发转移性CSPC(mCSPC)患者。AR变异在mCRPC中选择性富集。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对不同临床状态的前列腺癌进行基因组学剖析,发现CSPC和mCRPC患者之间有相似频率的有害种系变异,并在mCRPC队列中观察到CDK12和FOXA1的变异频率高于SU2C-PCF队列。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ctDNA测序可以用于指导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的观点。

原始出处:

Liancheng Fan, Xiaochen Fei, Yinjie Zhu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omic alterations across castration-sensitive and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via circulating tumor DNA sequencing. J Urol. Sep 2020

 

作者:AlexY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 Clin Oncol:恩扎鲁胺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时18氟化钠PET/CT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时空变化

目前人们对病人的治疗反应异质性仍然认识不足。使用18F-NaF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定量全骨成像(QTBI)是一种工具,它可用于描述骨内间治疗反应异质性。理解空间-时间反

Prostate Cancer P D:未治疗转移前列腺癌前期化疗的生存率研究

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前期化疗可延长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男性的总生存。最近,有研究人员在一个真实世界的队列中评估了前期化疗与mHSPC男性总生存之间的关联。

ESMO 2020:EPI-7386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前数据,取得积极结果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男性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前列腺癌依赖于雄激素来促进肿瘤进展,消耗或阻断雄激素的激素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主要手段。尽管肿瘤最初对降低睾丸激素水平的药物或手术疗法敏感,

Clin Cancer Res:低剂量西地那非可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

多西他赛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超过一半的患者对多西他赛治疗无反应,而那些反应良好的患者还经常会出现明显的累积毒性,大大限制了它的剂量维持和强度。因此,加用可增强多西他赛初始

PLoS One: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和患者中的新作用

在肿瘤初始消退后,前列腺癌(PCa)细胞开始产生去势抵抗。肿瘤内类固醇从头合成可能是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生物学机制,但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睾丸睾酮(T)的产生是由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

Prostate Cancer P D:恩扎鲁胺和醋酸阿比特龙相关的骨靶向治疗和骨骼相关事件

在转移趋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多种延长生命治疗方法的时代,为了预防骨骼相关事件(SREs)而起始抗吸收骨靶向治疗(BTT)的最佳时机和治疗持续时间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