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Radic Biol Med:LXR激活或是缓解败血症引起心脏损伤的一个有效策略

2017-10-22 MedSci MedSci原创

该研究结果表明,LXR的激活或是缓解败血症引起的心脏损伤的有效策略。

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是败血症的一个重要症状。研究显示LXR(肝脏X受体)的激活在败血症期间起保护作用,然而关于LXR激活是否可以阻止败血症心脏损伤的研究仍然很少,因此研究人员调查了LXR激活在败血症心脏中的作用并关注SIRT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LXR激动剂T0901317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CLP(盲肠连接和穿刺)将雄性心脏特异性SIRT1敲除小鼠(SIRT1 -/- )及其野生型同窝小鼠进行败血症诱导,CLP后7天内记录小鼠的存活率。

研究结果显示SIRT1 -/- 小鼠与野生型同窝出生者相比,死亡率和心肌损伤加重。同时,T0901317治疗改善了小鼠的生存期,伴随着野生型小鼠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显著改善,但SIRT1 -/- 小鼠却无明显改善。此外,CLP后T0901317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中心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MCP-1,MPO和HMGB1)的水平、氧化应激(ROS产生,MDA)水平、内质网(ER)应激( CHOP,GRP78,GRP94,IRE1α和ATF6蛋白质水平) 和心脏细胞凋亡情况被抑制,而SIRT1 -/- 小鼠中并没有。

相关机制研究显示,T0901317增强SIRT1信号和随后的脱乙酰化,激活抗氧化的FoxO1和抗ER应激的HSF1,以及促炎性NF-κB和促凋亡P53的脱乙酰化和抑制作用,从而减轻败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该研究结果表明,LXR的激活或是缓解败血症引起的心脏损伤的有效策略。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翻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ure:迄今很大临床试验表明,口服特定益生菌+益生元可将新生儿败血症风险降低40%!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概念已经出现好几个世纪了,它们与人类的健康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种广告的大肆宣传,不禁让人生疑: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人类的健康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Gut:在发生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评估Sepsis-3和q SOFA标准的预测能力

在预测肝硬化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时,Sepsis-3标准比SIRS标准更准确。qSOFA是一有用的床边工具,可以评估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发生败血症、有快速序贯器官衰竭倾向的患者应该加强管理,严格监控。

JCI Insight:研究解密败血症心脏衰竭和死亡的关键机制

据统计,近一百万人的美国人每年受到败血症的困扰,其中将近五分之一的败血症患者死亡,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占死亡率的80%。心脏肌肉削弱了系统性炎症,无法生成所需要的能源,导致血流量和氧气的交付严重下降,最终导致器官衰竭。现在,在新的研究中,天普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描述了败血症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能量损失,这一发现为新疗法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新生儿败血症,怎么预防?医生说了这4招!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在新生儿期,致病的细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当中,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发生率约为0.1%-0.8%,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部分患儿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为什么会得新生儿败血症?1·易感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尤其是早产儿,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

Sci Rep:研究首次合成活性重组血浆磷脂转运蛋白可有效治疗内毒素血症和败血症

既往大部分关于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脉粥样硬化,但它与参与先天免疫的蛋白质具有同源性。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转基因兔新品种的牛奶中制备了活性重组人PLTP(rhPLTP)。成功地使用rhPLTP作为外源性治疗蛋白来治疗内毒素血症和败血症。 在注射纯化的脂多糖或多微生物感染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证明rhPLTP可以防止细菌生长,并可解除LPS的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证实PLTP的

Sci Trans Med:厉害了,中国科学家在ICU杀手脓毒症上取得重大突破,每年数千万患者或因此受益

2017年10月19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博士课题组联合陆军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