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教授:针对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更精准治疗

2018-01-24 佚名 肿瘤资讯

EGFR突变肺癌自吉非替尼上市以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EGFR通路上也出现了二代和三代的新的药物,临床医生面临着选择的困惑。

EGFR突变肺癌自吉非替尼上市以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EGFR通路上也出现了二代和三代的新的药物,临床医生面临着选择的困惑。

从“排兵布阵”到“个体化选择”

现在针对EGFR通路,现在在中国能够使用的药物一共在五种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并且都有一线的临床数据。到目前为止这么多的药物如何选择?谁一线使用?谁二线使用?是临床医生困惑的一个问题。

很多会议都在讨论三代EGFRTKI药物如何排兵布阵的问题,一线先选谁?二线再选谁?有脑转移选谁?没有脑转移选谁?有T790M耐药选谁?没有T790M耐药选谁?二代药物用了之后是否可以用一代?三代之后知否可以用一代等等的问题。确实,关于EGFR TKI药物的选择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困难事情。当我们只有吉非替尼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简单的,当我们有5个甚至更多的EGFR TKI药物后,我们的选择就变得困难了,如何使用好这5个EGFR TKI药物就变得很值得思考,目前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排兵布阵”的问题,我觉得其本质更是“个体化用药”的问题。目前我们有的一些证据,可以帮助我们个体化的选择EGFR TKI药物,比如有T790M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是有效的,奥希替尼对脑转移的疗效是不错的,安全性上奥希替尼有一定优势,价格上奥希替尼还是比价贵的,也不能医保报销等等….但是,有更多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仅仅用基于已有证据进行的“排兵布阵”是不够的,我们更期待“个体化用药”,根据每个病人的疾病特点、经济特点、分子标志物的特点来选择用药。

从“个体化”到“更精准用药”

关于几个EGFR TKI药物选择的“个体化”问题,我们目前更多的是依据之前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其中根据进一步的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药物选择还不多,目前证据最充分的就是有T790M突变耐药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奥希替尼。

但是在一线EGFR突变的患者中,是否有更好的分子标志物来指导5个不同的EGFR TKI药物的选择呢?我们更需要在EGFR突变的人群中找到更精准的分子标志物来指导我们选择不同的EGFR TKI药物。比如: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肺癌中,有T790M突变的应该首选奥希替尼,有敏感突变的首选吉非替尼等等。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吉林省肿瘤医院基本上参与了所有的EGFR 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病例,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对这些病人的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看看是否可以发现进一步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更精准”的指导不同EGFR TKI药物的选择。

脑转移需要额外关注

刚刚讨论了如何“更精准”的选折EGFR TKI药物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转化的研究。目前,我们临床实际上面临的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EGFR TKI治疗之后的脑转移的问题。

脑转移已经成为EFGRTKI药物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最近关于脑转移的研究很多,比如BRAIN研究,AURA3的亚组分析,FLAURA的分析等等,这些研究让我们看到了EGFR TKI在治疗和预防脑转移上的价值和地位。但是,临床上脑转移的问题还是非常的复杂的,包括药物和全脑放疗的选择(WBRT),和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比较等等。有时候,原发部位控制的很好,但是脑转移出现了;用了EGFR TKI药物,脑转移控制了,可是原发部位进展了;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肿瘤的异质性问题。对于脑转移的药物选择或者说是治疗选择,我们也需要从机制上进行研究,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分子机制来对脑转移进行预测和指导药物和疗法的选择。

EGFR的靶点发现至今,已经超过了10年。在这10年里,肿瘤也开始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EGFR通路是肺癌研究中进展最为快速的一个通路,国内外上市的药物也层出不穷,我们也期待像奥希替尼一样的有精准靶点的新药层出不穷,让肺癌的精准治疗更加精准,把肺癌真正的变成“精准医学”模式指导治疗下的慢性病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精准治疗

随着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迈入精准治疗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可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中获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从标准含铂双药化疗的4~6个月延长到9~13个月,疾病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从50%提高到80%,但遗憾的是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常见的耐

JCO:激酶抑制剂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近日,在医学权威杂志JCO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激酶抑制剂作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活性和安全性,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敏化[EGFRm]以及EGFR T790M抗性突变)。

WCLC 2017: 陆舜教授:呋喹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安全性良好,双口服靶向药物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18届世界肺癌大会于2017年10月15日-18日在日本横滨召开。这是世界范围内,肺癌领域最大的专科会议之一。在本届的WCLC会议上,中国肺癌研究者有多项重磅研究亮相世界肺癌大会。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牵头进行的呋喹替尼联合吉非替尼用于EGFR突变晚期NSCLC的II期研究,在大会进行口头报告。

J Thorac Oncol:血液肿瘤DNA测序指导EGFR阳性肺癌两种靶向药物序贯使用

肿瘤具有异质性,所谓异质性是指:一个肿瘤病灶里有很多的癌细胞群,不同的癌细胞群对靶向药物、化疗、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就是很难通过一种靶向药物杀死所有的癌细胞,如果可以那么肿瘤也就可以没有那么可怕了。

Lancet oncol:吉非替尼相比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可显著延长携带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无病存活期。

以顺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治疗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护理。RADIANT和SELECT试验的数据表明EGFR酪氨酸酶激酶抑制剂疗法或可改善携带EGFR突变的IB-IIIA期NSCLC术后患者的预后。WenZhao Zhong等人,针对携带EGFR突变的II-IIIA(N1-N2)期的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患者,比较吉非替尼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辅助治疗效果。

CLIN CANCER RES:ASP8273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在EGFR突变肺癌中, 获得性EGFR T790M突变是最常见的EGFR TKI耐药机制。ASP8273是第三代EGFR TKI,在EGFR突变,包括EGFR T790M突变肺癌临床前模型中具有抗肿瘤活性。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ASP8273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