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认识误区!你中招了吗?

2016-10-11 佚名 医学之声整理

我们部分医务人员可能把转氨酶和肝功能相提并论,提起肝功能,马上就想到转氨酶的高低。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转氨酶只不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转氨酶的正常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好坏,转氨酶的高低也不一定与肝脏功能状态呈比例的。 我们在认识转氨酶这个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比如:转氨酶代表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正常表明肝功能正常,也是治疗肝病的追求目标

我们部分医务人员可能把转氨酶和肝功能相提并论,提起肝功能,马上就想到转氨酶的高低。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转氨酶只不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转氨酶的正常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好坏,转氨酶的高低也不一定与肝脏功能状态呈比例的。
 
我们在认识转氨酶这个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比如:转氨酶代表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转氨酶正常表明肝功能正常,也是治疗肝病的追求目标;转氨酶水平正常而胆红素水平升高即“胆酶分离”;转氨酶异常就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转氨酶正常就没有传染性;转氨酶水平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什么是转氨酶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种类很多,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ALT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AS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其次为肝脏;AL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当肝脏细胞损伤时,ALT释放到血液内,于是血液内酶活力明显地增加。

2如何正确认识“转氨酶”

转氨酶不过是肝细胞里面的一种成分而已,相比较而言这种成分在肝细胞中的含量比较高,肝细胞一旦遭到打击和破坏,转氨酶就被释放到了血液。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损害的肝脏细胞不多,肝脏完全能够正常工作。大约只要有1/3的肝细胞“开工”即可。但是,我们说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好坏,更确切地说转氨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并不一定成平行关系。概要地有这么几种情况: 
 
1、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
 
见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对这样的病人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还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类似情况。
 
2、转氨酶水平很高,但属一过性的肝损害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给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比如服用某种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一般停药后两天就恢复到正常;另外,大多数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发病期转氨酶水平很高,经过短期休息和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也会有类似现象。
 
 3、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
 
 大概有三种情况: 
 
① 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做肝功能试验检查时发现血液胆红素很高,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可见于胆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
 
② 重型肝炎:患病的早期,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这就是传说中的“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信号。
 
③ 淤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比如各种少数急性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妊娠等。 
 
 
4、肝脏严重疾病,转氨酶却是正常的
 
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得了晚期肝病,肝功能很糟糕,但转氨酶却是正常的。不少人因为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体检时发现其他异常才得知原发疾病。
 
5、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
 
这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像这种转氨酶水平不是很高,大多在100~200单位之间,或者小于100单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视,因为这类病人的人数最众,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也最差,最终要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宜及早采取恰当的治疗,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6、脂肪肝
 
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00单位,这种人一般体重超标,或严重超标。但是随着体重减轻而可以逐渐降低。
 
3临床上有哪些试验能够真实反应肝功能呢?

在肝功能发生障碍的早期,常被用来长期观察的肝功能指标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等。对比较严重的肝病,医生凭病人的病史和其他资料,比如有多年的肝病史,转氨酶反复升高,病人的面色晦暗, 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等等,往往能判断出该病人可能已有严重肝功能障碍。如果肝病病人在能够进食的情况下白蛋白已经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血清胆红素一直居高不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同时伴有浮肿、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等,医生可以判断这个病人已经是肝功能失代偿,可惜这已经是肝病的晚期。所以在当前,对一个早期肝病病人,医生决不是仅仅纠缠于肝功能状况如何,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个病人有没有肝病、有没有肝损害。
 
4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常见原因

1、感染
 
在感染因素中最常见的就是各型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
 
2、药物性肝炎
 
我们现在使用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不断上升。当然也有些特殊疾病的治疗,如恶性肿瘤的化疗、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抗结核治疗,等等,这些治疗药物目前还不能因为药物具有不良反应而不用,但要做到及早发现包括药物性肝炎在内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尽早治疗,我们更主张在可预测的情况下给予预防性的保肝药物。
 
3、酒精性肝炎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很严重的,损害的后果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不过酒精与肝癌的关系不是非常明显。
 
4、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种肝炎女性多见,可能是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也就是说,除了有肝损害外,还有其他器官的炎症。
 
5、脂肪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富贵病越来越多,但脂肪肝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6、其它原因
 
原发和继发的肝脏肿瘤、心功能不全导致肝脏淤血、某些先天性肝脏疾病、静脉高价营养等,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m J Cardiol:转氨酶升高与房颤发病率升高相关

     欧美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肝脏转氨酶水平升高与房颤发病率升高相关,但其机制仍有待明确。论文于2012年11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   此项研究共纳入3744例受试者。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5±10岁,女性占56.8%,并且入组时均无临床心衰。对标准房颤危险因素进行校正之后,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基线血清转氨酶水平与随访10

运动对NAFLD患者有益

根据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基于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液丙氨酸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表明运动对这类患者有益。日内瓦大学医院的Lorenzo A. Orci博士和同事检索了 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对基于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试验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研究了各种试验终点如肝内脂质含量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