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记|他们穿着防护服,像圣洁的精灵穿梭在病床间

2020-02-03 罗春(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增补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护师) 澎湃新闻

【编者按】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2020年2月1日。曾有人说:“心电监护仪上,重新跳动起来的生命线,是医护人员看到的最美曲线,没有之一。”脱下手套,凝视着自

【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2020年2月1日。

曾有人说:“心电监护仪上,重新跳动起来的生命线,是医护人员看到的最美曲线,没有之一。”

脱下手套,凝视着自己的双手,褶皱发白。仿佛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久久喘不上气来。

为了让同事准时下班,我们像往常一样提早一小时出发到(武汉金银潭)医院。今天接到队长的临时通知,我主动顶替了一位生病的护士。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党员,顶在前面义不容辞。

身穿防护服战斗在武汉金银潭北三楼重症监护室的罗春握紧双拳为武汉为病人也为自己加油

再一次来到这条无尽的走廊,熟悉又陌生。我1月27日增援武汉,当月30日第一次来到金银潭医院北三楼的重症监护室。站在病房走廊的这一头,都望不到尽头。四周沉默,听着仪器运转的声音和周围医护人员轻声的对话,他们身穿白色的防护服,像一个个圣洁的精灵穿梭在病床间。

我的心脏“怦怦”跳着,同事陆美华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牵着我的手,细微的动作给了我一丝温暖。她熟练地指导我穿好防护服,带着我走进病房。

一位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突然焦躁起来,不停来回蹭着身体。我来到他身边,习惯性地俯身询问。他要拉大便,怕麻烦我们一直不说,现在已经忍不住了。我急忙找来了便盆,放在他身体下面,他示意让我转过头去。取出便盆,清洁完肛门,我安慰他,“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的眼圈红了,冲着我微笑。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医生们围着5床患者不停地下着急救医嘱。我持续不断地做着胸外心脏按压,我的护目镜里充满了雾气,心里默念着要活下去,要活下去......年龄太大,基础疾病很多,最终还是没有抢过死神。

激烈的抢救,汗湿的衣襟,我顶着起雾的护目镜为其他病人静脉输液、采血。只能从眼镜的缝隙中查看,用带着手套的双手反复摸着静脉,确定了再下针。

旁边6床患者徐大哥,背过身子,偷偷擦拭着眼泪。我做完床单位及病房的终末消毒,来到徐大哥旁边。想安慰他,站了许久,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他说,“我想跟家里人视频一下。”我找来了充电器,给他手机充上了电。他告诉我,他的小女儿也是一名医学院学生,以后她也会像我们一样,服务病人。我轻声安慰:“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年轻老党员,罗春主动顶替了一位生病的护士。

临近下班时,徐大哥的病情急转直下,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困难,咳出粉红色泡沫液痰。神经瞬间绷紧,我心里冒出了“急性左心衰”五个大字,立刻给徐大哥取半坐卧位并通知医生,他逐渐有了缺氧的症状,口唇开始发紫,人开始烦躁,不配合呼吸机。我拍着他的后背,大喊“把痰咳出来,用力咳出来!”我用吸引器不断吸出他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下去,徐大哥终于转危为安了。

拖着沉重的心情出了监护室,习惯性地摸了摸白大衣口袋,没找到那本磨得卷边的本子,好想把今天的抢救心得再一次记录下来。

抢救就是与死神赛跑,因为生命刻不容缓。想起冰心先生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撒,不觉悲凉!

作者:罗春(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增补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护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