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严重创伤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意义

2019-08-07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严重创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一项前瞻性监测研究纳入了349例连续的严重损伤患者,显示不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其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为18%,肺栓塞发生率为11%。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严重创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一项前瞻性监测研究纳入了349例连续的严重损伤患者,显示不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其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为18%,肺栓塞发生率为11%。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还发现高达37%的所有症状性肺栓塞发生在创伤后前4天以内。致死性肺栓塞比较少见(0.4-4.2%);不过,它占严重创伤后所有死亡的12%,并且一半的死亡被认为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有效的血栓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性研究已经发现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预防血栓延迟超过1-3天会增加3倍 VTE 风险,还可能会增加死亡率。不过,同时发现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来讲,预防性抗凝会导致进展性血肿扩大的 OR 值超过13。最近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他们发现创伤入院后7天内高达43%的患者未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为了解决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并被广泛用于许多创伤中心所为预防肺栓塞的主要方法。这个方法受到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数据用于指导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包括选择合适的患者、植入的时机和移除的时机。预防性使用下腔静脉滤网最具争议。已经发表了大量观察性研究,但是这些滤器的长期并发症仍倍受关注,包括人们对大量滤器未被移除的认识。另外,对医疗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美国下腔静脉滤器市值不到200百万美元,全球估计为435百万美元(2016年)。

对于预防性抗凝禁忌的患者,需要RCT 试验高质量证据支持继续使用下腔静脉滤器。2019年7月来自澳大利亚的Kwok M. Ho等在 NEJM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对于预防性抗凝禁忌的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入院后72h 内植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是否能够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在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240例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评分>15),并且这些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症。这些患者与入院72h 内随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或不植入滤器。主要复合终点包括90天症状性肺栓塞或全因死亡。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损伤严重得分平均为27分。结果发现,早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未显着降低90天症状性肺栓塞或全因死亡(vs 未植入滤器)(下腔静脉滤器组13.9%,对照组14.4%;HR,0.99;95% CI,0.51 - 1.94;P = 0.98)。对于创伤后7天内未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80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组46例,对照组34例),下腔静脉滤器组和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14.7%(5例),包括1例死亡(肺栓塞相对风险,0;95% CI,0 - 0.55)。下腔静脉滤器组6例检测到网内血栓(entrapped thrombus)。

最终作者认为严重创伤后早期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未能显着降低90天症状性肺栓塞或死亡。

原始出处:Ho KM1, Rao S1, Honeybul S1, et al. A Multicenter Trial of Vena Cava Filters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19 Jul 25;

作者:杨中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保肢?截肢?新标准指针的研究进展

严重的肢体创伤常同时累及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保肢与截肢的手术指征也存在争论,现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严重创伤时保肢还是截肢往往取决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伤情的判断。常可能发生2种错误判断:一是对伤情评估不足,应该截肢者未早期截肢,致使延期截肢,增加了感染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二是对伤情估计过重,不该截肢

Injury:肌酸磷酸激酶升高预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不良

创伤是导致1~44岁患者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美国CDC数据),严重创伤后的休克与较差的临床预后(包括器官衰竭、感染)密切相关。创伤相关的休克、创伤本身导致炎性反应和增加的氧化应激加剧了组织和器官损伤。对这一病理过程进行干预的措施有改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 近期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介导的氧化应激过程是导致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机制。该机制包括:心肌损伤相关的缺血/再灌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

2016NICE指南——严重创伤的评估和初始管理(NG.39)发布

2016年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发布了严重创伤的评估和初始管理指南。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