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低危主动脉瓣膜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分析

2023-11-2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接受TAVR或手术的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低风险患者中,两种主要综合结局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治疗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替代手术。球囊扩张和自扩张TAVR瓣膜的随机试验表明,在术后30天死亡风险中等或高风险的患者中,随访5年,TAVR的效果不低于或优于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既往研究分析显示,在手术风险较低的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TAVR的复合终点(1年死亡、卒中或再住院)率明显低于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是长期结局尚不清楚。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严重有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且手术风险低的患者进行TAVR或手术。该研究第一个主要终点是与瓣膜、手术或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卒中或再次住院,第二个主要终点是一个分层复合事件,包括死亡、致残性卒中、非致残性卒中和再住院天数,使用胜率分析进行分析。临床、超声心动图和健康状况结果被评估了5年。

该研究共有1000名患者接受随机分组:503名患者接受TAVR,497名患者接受手术。TAVR组496例患者中有111例出现第一个主要终点,手术组454例患者中有117例出现第一个主要终点(Kaplan-Meier估计,TAVR组22.8%,手术组27.2%;差异为-4.3个百分点;95%置信区间[CI]为-9.9~1.3;P=0.07)。第二个主要终点的比值比为1.17 (95%CI为0.90~1.51;P=0.25)。

第一主要终点的Kaplan-Meier估计如下:死亡,TAVR组为10.0%,手术组为8.2%;卒中分别为5.8%和6.4%;再住院率分别为13.7%和17.4%。根据平均(±SD)瓣膜梯度评估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TAVR组为12.8±6.5 mmHg,手术组为11.7±5.6 mmHg。TAVR组3.3%的患者发生了植入瓣膜失败,手术组3.8%的患者发生了植入瓣膜失败。

由此可见,在接受TAVR或手术的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低风险患者中,两种主要综合结局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原始出处:
 
Michael J. Mack,et al.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Replacement in Low-Risk Patients at Five Years.NEJM.2023.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74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GW-ICC 202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要点介绍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马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要点介绍》。

吴永健:TAVR领域2022年新进展

2022年的TAVR领域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的“排头兵”在循证证据、技术升级、指南共识、器械改良方面不断进步,使得TAVR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应用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Eur Heart J:单核细胞Y染色体丢失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

从机制上看,促纤维化基因标记使患者来源的循环LOY单核细胞对TGFβ信号通路敏感,支持心脏纤维化在促进接受TAVR的男性中观察到的LOY效应方面的突出作用。

JAHA: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虚弱和再次住院的关系

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中,虚弱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对体弱多病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减轻患者住院负担。

Eur Heart J:心源性休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

这项大型观察性现实研究表明,TAV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CS患者的方法。TAVR术后前30天存活的患者与未接受CS治疗的患者死亡率相似。

J Cardiothorac Surg:NT-proBNP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相关

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后血浆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围手术期变化的预后价值,有限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