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后房颤累积发生率超30%,如何预防有技巧

2015-06-23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那么如何降低做好起搏器术后房颤的预防和治疗?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就此谈了以下几点。 对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那么如何降低做好起搏器术后房颤的预防和治疗?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就此谈了以下几点。

对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

对于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保持房室同步最重要,避免频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次之。因此除了合并持续性房颤者选择 VVI 起搏模式,DDDR 起搏模式优于任何单腔起搏模式(AAIR 或 VVIR)。

为减少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应避免设置较短的AV 间期,但不建议为最小化心室起搏设置过长的房室间期导致房室失同步(最好不超过 220~240 ms)。

对于长PR间期或可能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尽量不要应用最小化心室起搏的程序如 MVP 或延长 AV 间期等。

积极治疗控制可能诱发房颤的原发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同样很重要。

选择性房间隔起搏和心房超速起搏无预防持续性房颤的效应,不建议常规使用。

对于存在房间传导阻滞的病窦患者,可考虑选择低位房间隔或双房同步起搏预防持续性房颤。

对于发生房颤的起搏器术后患者,可考虑应用抗心律失常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同时注意抗凝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

原始出处:

樊晓寒, 姚焰.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现状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852-854.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0)
#插入话题
  1. 2016-03-17 任然

    值得关注,碰到过一粒

    0

  2. 2016-01-26 doctording1

    这个值得关注

    0

  3. 2015-07-07 famous

    还好!

    0

  4. 2015-07-07 famous

    还好!

    0

相关资讯

NEJM:起搏器手术患者使用华法林持续治疗可显著减少血肿风险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手术前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需在植入手术之前停用口服华法林,并改用桥接抗凝治疗肝素皮下注射。近期进行的Bruise对照研究,主要比较了肝素桥接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治疗在术后血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Bruise对照试验研究者介绍说,对于中高度血栓风险的患者而言,起搏器或除颤器(ICD)置入手术有使用华法林持续治疗效果可能优于肝素。 加拿

Heart:病窦综合征患者置入起搏器后晕厥常见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置入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中晕厥较为常见,并且与死亡率升高具有相关性。论文于4月7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 此项研究共纳入1415例平均年龄为72.9岁的SSS患者,并随机分入频率自适应单腔起搏器组(707例)或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组(708例)。主要转归指标为患者自报的起搏器置入后晕厥和死亡率。平均随访时间为5.4年。 结果显示,共有247例(

黄红星:帕金森病趋向年轻化

帕金森病不单是大众认为的“老年病”,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深受其扰。9日,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红星介绍说,实际上中国青年“帕友”患者已占据总人数的10%,由于目前尚未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尽早识别及早就诊成为治疗的关键。 4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9日,一场大型帕金森病友会活动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举行。该院神经内、外科的知名专家悉数登台,就帕金森病的预防、运动与日

STM:生物心脏起搏器或将取代电子起搏器

科研人员16日说,他们给猪的心脏注射一种基因,成功培育出可以治疗心律异常的“生物起搏器”。如果证实在人体中也有效果的话,这种“生物起搏器”也许有一天能够取代电子心脏起搏器,给一个已达数十亿美元规模的产业带来冲击。 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研究负责人、美国锡达斯-赛奈心脏研究所所长爱德华多·马尔万在电话记者会上说:“我们利用微创方法首次培育出一种‘生物起搏器’,并证实这种新的起搏

JACC:无铅起搏器安全可靠!

在美国,每年有接近25万例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新增病例,而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新增70万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例。在过去六十年中,起搏器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心动过缓、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相关疾病的死亡率的标准疗法。尽管经静脉的起搏器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逐渐提升,但这都与此过程、装置相关的并发症有联系。从长远来说,心脏起搏器中的铅经常被视为是心脏起搏器的一大薄弱环节,这可能导致静脉阻塞并且易于发生隔热分界、导

JACC:自动无线远程监控可改善植入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的生存

背景:远程监控器(RM)技术的嵌入式心律装置内允许连续监测,这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意义: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来评估RM是否与改善生存相关,这是否受到心脏装置和/或其程度的使用类型的影响。    方法:研究人员研究了2008年至2011年间美国植入装有心脏起搏器(PMs),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s),或无线RM起搏能力(CR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