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Gastroenterology: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与血小板比率(VITRO)评分可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肝失代偿和死亡率

2020-05-0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的比例(VITRO)反映了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因此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背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的比例(VITRO)反映了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因此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方法: 研究人员招募患有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在研究开始时确定了VITRO,Child–Pugh评分(CPS)和MELD的水平。肝代偿失调定义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记录肝移植和死亡。

结果: 本项研究共包括194例肝硬化代偿患者(CPS-A 89%,B 11%;男性56%;中位年龄56岁;静脉曲张50%)。在45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失代偿发生35例(18%),14例(7%)患者出现死亡。在n= 88(45%)VITRO≥2.5的患者中,肝失代偿的风险显着增加(p<0.001)。VITRO≥2.5的患者发生失代偿的可能性更高,在1年时为9%(95%CI 3-16%),2年时为18%(95%CI 10–27%),而VITRO <2.5的患者则为4%(95%CI 0–8%)。VITRO≥2.5的患者,估计的1年/ 2年生存率分别为98%(95%CI 95–100%)和94%(95%CI 88–99%),而VITRO <2.5的患者生存率为100%(p <0.001)。调整年龄,白蛋白和MELD后,VITRO≥2.5仍可作为无肝移植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指标(HR 1.38,CI 1.09–1.76;p = 0.007)。根除丙型肝炎后代偿期肝硬化且VITRO> 2.1的患者失代偿风险仍显着增加(p = 0.033)。

结论: VITRO是评估有价值的肝硬化患者(包括根除丙型肝炎后的环境)失代偿和死亡风险的预后工具。 

原始出处:

Rémy Schwarzer. Et al. The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 to platelet ratio (VITRO) score predicts hepatic decompensation and mortality in cirrhosis. J Gastroenterology.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酪氨酸激酶Chk、Csk和磷酸酶PTPRJ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数量

中心点:Chk、Csk和PTPRJ是血小板中SFKs的主要调节因子,在维持血小板计数中起关键作用。SFKs可通过磷酸化其激活环或C末端抑制酪氨酸残基来自动调节其活性。摘要:Src家族激酶(SFKs) Src、Lyn和Fyn对血小板活化均至关重要,还参与巨核细胞(MK)的发育和血小板的产生。血小板SFKs受C末端Src激酶(Csk)抑制,Csk可使C末端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SFKs还可被受体型酪

Blood:血小板糖蛋白VI通过与癌细胞Galectin-3互作促进转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结肠癌和乳腺癌转移中起主要作用,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糖蛋白VI(GPVI)是一种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的血小板特异性受体,可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基础的激活模体(ITAM)信号触发血小板激活,进而调控多种功能,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和促凝活性。GPV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抗血栓靶点,因为它的抑制作用在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且对止血作用很小。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Blood:GPIbα或可作为抗GPIbα抗体诱导型ITP的生物标志物

抗GPIbα抗体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反应机制与抗体剂量的不同而不同。用抗GPIbα抗体靶向巨噬细胞可产生表面GPIbα表达减少的血小板。

Blood:研究揭示血小板生成调控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课题组等首次揭示了酰基甘油激酶(AGK)在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靶向 AGK 与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也可以用

细胞中的这个“小物体”,99%的人没见过……

患者于消化科门诊就诊,女性,48岁,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