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经手术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1年的心超检查对比

2020-05-23 QQY MedSci原创

本研究旨在比较低风险的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本研究旨在比较低风险的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PARTNER 3试验将1000位低风险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机分至SAVR组或经股TAVR(置换可膨胀的3瓣SAPIEN)。由2个超声心动图核心实验室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分析了患者在基线、术后30天和术后1年时的经胸超声心动图。

在30天内,TAVR组和SAVR组中度或重度主动脉返流(AR)的百分比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0.8% vs 0.2%,p=0.38).30天内,TAVR治疗后的患者的轻度AR比SAVR治疗后的更常见(28.8% vs 4.2%,p<0.001)。1年时,AVR组和SAVR组的平均跨瓣梯度和主动脉瓣面积相近(13.7±5.6 vs 11.6±5.0 mmHg,p=0.12;1.72±0.37 vs 1.76±0.42 cm2,p=0.12)。30天时,两组重度假体-患者不匹配的比例较低且相近(4.6% vs 6.3%,p=0.30)。

TAVR组反映左心室总血流动力学负荷的瓣膜动脉阻抗(Zva)低于SAVR组(3.7±0.8 vs 3.9±0.9 mmHg/mL/m2; p<0.001)。与基线相比,1年时SAVR组的三尖瓣环面收缩偏移减小、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百分比增加,而TAVR组的保持不变。无论哪个治疗臂,高Zva和低三尖瓣环面收缩期偏移都与1年时死亡、中风和再次住院的综合终点风险增加有关,但中重度AR或重度假体-患者错配与其无关。

对于低手术风险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采用3瓣SAPIEN的TAVR治疗的中重度AR发生率与采用SAVR的相似,但轻度AR的发生率较SAVR的更高。TAVR和SAVR治疗的跨瓣梯度、瓣膜面积、严重假体-患者失配的百分比以及左心室质量恢复均相似。SAVR与术后1年时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恶化和更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相关。高Zva和低三尖瓣环面收缩期偏移均与术后1年时的预后不良相关,而AR和重度假体-患者错配与其无关。

原始出处:

作者:QQ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中度主动脉狭窄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

中度主动脉狭窄(MAS)尚未被研究的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M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本研究纳入了508例MAS伴保留型左室射血分数的患者(平均年龄 75±11岁)。大多数患者(86.4%)无临床症状或很轻,78.3%的患者有高血压,36.2%的患者有糖尿病,48.3%的患者有血脂异常。经过平均47个月时间的随访,113名(22.2%)患者因严重AS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入组到手术的平

JACC:低危患者的TAVR

1年时,TAVR对低危的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是安全的。

微创主动脉瓣膜完成上市后首例植入 比国内现有产品优惠30%以上

昨日(8月28日),微创旗下子公司微创心通医疗自主研发的VitaFlow®活力流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了上市后首例植入,该手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主刀,为一位70岁高龄的男性患者成功植入了VitaFlow主动脉瓣膜。

Eur Heart J: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中新一代自扩张瓣膜vs.球囊扩张瓣膜的比较:随机SOLVE-TAVI试验

在接受经股动脉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新一代SEV与BEV的主要瓣膜相关疗效终点相当。

Heart: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后的左心室充盈压和生存率

接受AVR的AS患者术前左心室充盈压升高是常见现象,无论其症状如何,均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Eur Heart J:甘油三酯和残留胆固醇与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相关

甘油三酯和残留胆固醇较高在观察和遗传学上与主动脉瓣狭窄的风险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