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氟卡尼降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
2023-10-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于儿茶酚胺能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加入氟卡尼与较低的AE发生率相关,在有症状的患者中。
在严重影响儿茶酚胺能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通常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大量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加入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氟卡尼是否与较低的心律失常事件(AE)发生率相关。
这项多中心病例交叉研究来自2个国际注册中心,纳入了临床或遗传诊断为儿茶酚胺能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加入了氟卡尼。研究期被定义为个体患者的背景治疗(即β受体阻滞剂类型[β受体选择性或非选择性阻滞剂])、左心交感神经去神经支配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状态保持不变的时期。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AE,定义为心源性猝死、心搏骤停、适当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休克和心律失常晕厥。研究人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假设患者负二项分布和随机效应)评估氟卡尼与A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共有247例患者,其中女性123例(50%)患者;氟卡尼开始使用的中位年龄为18岁[四分位数范围为14-29岁];氟卡尼剂量中位数为2.2 mg/kg /天[四分位数范围为1.7-3.1])。在基线时,所有患者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70例(28%)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21例(9%)患有左心交感神经切断。在平均2.1年的氟卡尼治疗前随访期间(四分位数范围为0.4-7.2),41名患者(17%)经历了58次不良事件(年事件率为5.6%)。在服用氟卡尼后中位随访2.9年(四分位数范围为1.0-6.0)期间,23例患者(9%)经历38次不良事件(年事件率为4.0%)。开始使用氟卡尼后,AE明显减少(发生率比为0.55 [95%CI为0.38-0.83];P=0.007)。在诊断前或服用氟喹奈前有症状的患者(n=167)中,氟喹奈与AE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发生率比为0.49 [95%CI为0.31-0.77];P=0.002)。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AE≥1例患者中(n=41),加入氟卡尼也与AE显著减少相关(发生率比为0.25 [95%CI为0.14-0.45];P<0.001)。
由此可见,对于儿茶酚胺能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加入氟卡尼与较低的AE发生率相关,在有症状的患者中。
原始出处:
Auke T. Bergeman,et al.Flecainid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rrhythmic Events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irculation.2023.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478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Lancet#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