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下肢截肢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

2015-09-11 phylis 译 MedSci原创

外周血管疾病(PAD)患者应该应用哪类抗血小板药物尚不统一,对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优劣势了解的较少。我们对比较PAD患者( 来源于PROSPERO 数据库; CRD42014010299)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西洛他唑,吡考他胺和Vorapaxar 单一用药或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人员收集以前相关me

外周血管疾病(PAD)患者应该应用哪类抗血小板药物尚不统一,目前对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优劣势了解的较少。我们对比PAD患者( 来源于PROSPERO 数据库; CRD42014010299)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西洛他唑、吡考他胺和Vorapaxar 单一用药或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

研究人员收集以前相关meta分析,并搜索线数据库收集相应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的疗效指标:(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MACE;包括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2)下肢截肢的率。主要的安全指标: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应用Bayesian模型确定多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对比较疗效的危险因素分层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在有意义结果中报道需治数(NNT)和伤害数(NNH)。

研究人员分析了4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4518名患者,88358名随访的应用安慰剂的受试者。阿司匹林、西洛他唑、 Vorapaxar、吡考他胺不能减少MACE的发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RR: 0.67; 95%CrI:0.46-0.96, NNT = 66),氯吡格雷 (RR:0.72; 95%CrI:0.58-0.91, NNT = 80),噻氯匹啶(RR: 0.75; 95%CrI:0.58-0.96, NNT = 87),氯吡格雷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均可显著减少MACE的发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减少下肢血管重建(RR:0.68:与阿司匹林相比95%CrI:0.46-0.99 , NNT = 94)而引起的截肢。噻氯匹啶(RR:5.03; 95%CrI: 1.23-39.6, NNH = 25),Vorapaxar (RR:1.80;95% CrI:1.22-2.69, NNH = 130),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RR:1.48;95% CrI:1.05-2.10, NNH = 215)治疗可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最有益的伤害数(79%累积概率排名最好,77%累积概率排名最安全)

总之,氯吡格雷应作为PAD患者抗血小板的药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减少血管重建所致下肢截肢率,但是轻微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

原文出处:

Katsanos K, Spiliopoulos S, Saha P,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Antiplatelet Agents for Prevention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Leg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5 Aug 14.


作者:phylis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酸抑制剂降低抗血栓或抗炎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来源:医学论坛网   美国学者Kueiyu Joshua Lin等,最近研究发现,与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相比,在总人群和进行抗血栓或抗炎治疗的患者中使用PPI,能降低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风险;并且UGIB的风险降低在组胺2型受体拮抗剂(H2RA)使用者中小于PPI使用者。该研究发表于《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   研究者们在总人群和正在进行抗血栓或抗

Stroke: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最新的证据提示现有最好的药物治疗可能足以预防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的发生。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么确定治疗所降低的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英国圣乔治大学卒中与痴呆研究中心的Alice King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7日的Stroke杂志上。结果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和血压控制是降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短期卒中和心血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该研究为无症状性颈动脉栓

EUR J NEUROL:卒中前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重度致残率

在发生首次卒中患者中,很多患者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APT)心血管病的病史。来自法国的Y. Bejot等医师利用Dijon卒中研究中心的数据研究评价了有APT的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情况,发表在2013年6月的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前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重度致残率,但不降低一月及一年内死亡率。 该研究的人群为法国Dijon卒中研究

ESC 2014热点:新型抗血小板药在ACS治疗中的地位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将于8月3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年会将公布30多项临床试验和5部临床指南。8月10日,本报特邀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担任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作客演播室共议ESC年会热点话题,关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ACS药物治疗中的地位”,我们来听听专家如何剖析! “正在兴起,将可能挑战传统药物” 郭艺芳教授: 在

Stroke: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预防腔隙性卒中复发

腔隙性卒中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但最佳预防卒中复发的抗血小板治疗仍不明确。旨在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在腔隙性卒中后二次卒中复发的有效性。 我们在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系统中检索了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后的腔隙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或死亡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 我们收纳了17项试验,参与者42234名(平均年龄64.4岁,男性65%),随访时间从4周至3.5年。与安慰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抗血小板药物增加脑微出血?亚洲与欧洲截然相反

背景:抗血小板治疗是脑内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并且脑微出血反应的是小外周血管出血,并无临床症状。问题是,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增加脑微出血的危险尚无定论。方法:研究人员在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选出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和脑微出血的关系的研究。然后,研究人员应用Review Manager 5.2用逆方差法计算总OR值。结果:研究人员选取11个研究,共10429名受试者。结果显示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出血卒中患者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