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otherapy: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多巴酚丁胺vs米力农对出院死亡率的影响

2017-08-03 门鹏 环球医学资讯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是65岁以上成人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在过去的30年里,针对ADHF的药物治疗方案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而且治疗常常不成功。2017年6月,发表在《Pharmacotherapy》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证实了ADHF住院患者中,与米力农相比,使用多巴酚丁胺与较高的短期出院死亡率相关。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是65岁以上成人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在过去的30年里,针对ADHF的药物治疗方案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而且治疗常常不成功。2017年6月,发表在《Pharmacotherapy》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证实了ADHF住院患者中,与米力农相比,使用多巴酚丁胺与较高的短期出院死亡率相关。

研究目的:确定多巴酚丁胺vs米力农治疗对ADHF患者出院死亡率的影响。

设计:倾向评分加权回顾性队列研究,死亡率作为首要结局。

地点:一个学术医疗保健系统。

患者:在2006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500名有心衰病史且因ADHF住院接受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治疗的成年患者。

测量和主要结果:ADHF事件被定义为住院期间接受静脉髓袢利尿剂或脑型利钠肽(BNP)>400 pg/ml。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死亡或出院后180天。使用稳健误差方差的Poisson回归计算出院后15天、30天和180天,相比于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相关的死亡风险比率(RRs)。平均年龄为62.7岁,65.4%为男性,48.2%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总共,多巴酚丁胺治疗组55人(18%)vs米力农治疗组23人(12%)在随访期间死亡(RR 1.27,95%置信区间[CI] 0.76~2.13,P=0.360)。死于心血管原因,多巴酚丁胺组RR为1.49(95% CI 0.79~2.82,P=0.214)。死于心衰恶化,多巴酚丁胺组RR为2.55(95% CI 1.07~6.10,P=0.035)。观察到出院后15天,所有死亡率分析有趋向统计学显着性的趋势(所有P值<0.10)。

结论:ADHF患者中,与米力农相比,多巴酚丁胺与较高的短期出院死亡率相关。这些结果复制并扩大了与死亡率的先前相关性,应在前瞻性研究中进行证实。

原始出处

作者:门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HA: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U-NGAL水平在不良事件的预后价值!

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入院第一天升高的U-NGAL水平与临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与预后较差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