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2012-09-18 MedSci 生物谷

  导读: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增长趋缓,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11%,增幅较去年同期的31.19%下降了19.08%, 特别是3、4月份,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均出现负增长,5月份以来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     2012年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增长趋缓,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亿美

  导读: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增长趋缓,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11%,增幅较去年同期的31.19%下降了19.08%, 特别是3、4月份,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均出现负增长,5月份以来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

 

  2012年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增长趋缓,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11%,增幅较去年同期的31.19%下降了19.08%。其中,出口额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5%,增幅较去年同期缩水较大,下降了20.5%;进口额为96.1亿美元,同比增长虽然保持在20%以上,但与去年同期近40%的同比增长相差甚远;此外,我国西药类产品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至43.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89%。

    出口运行情况

    当前国际经济整体萎靡,欧债危机日趋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凸显。受此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放缓趋势明显,特别是3、4月份,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均出现负增长,5月份以来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

    出口市场情况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亚洲和欧洲传统市场的出口额增速缓慢,仅为4.85%和1.63%;对北美洲受出口均价上涨带动,增速上涨至16.97%;对大洋洲、非洲出口额同比增速十分抢眼,分别为44.36%、14.29%.虽然目前我国西药类产品对大洋洲和非洲这两个市场的出口额规模还很小,但未来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美国作为我国西药类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今年1~6月依然表现出对我西药类产品的强烈需求,上半年对其出口额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2%,出口均价达6.79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20.83%。

    在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出口市场里,对德国(排名第五)和巴西(排名第十)的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出现同比负增长,而对荷兰(排名第六)和澳大利亚(排名第八)的出口额同比增长则达到两位数,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出口增长明显,出口额和出口均价同比高达53.8%和49.75%。

    出口企业情况1~6月,我国共有8507家企业经营西药类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家。经营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反映出行业对未来医药市场增长前景看好。

    出口商品情况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格局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占比依然最大,达82.99%,而西成药和生化药的出口额基本平分秋色,占比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

    从具体出口情况上来看,化学原料药出口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为307万吨,但是出口均价同比增长了5.33%,使得出口额同比增长了5.20%,达116亿美元。其中,部分抗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价格同比降幅依旧较大,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出口均价同比降幅均在20%左右。西成药出口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长了33.05%,达12.6亿美元,出口均价也同比增长了13.75%.西成药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我国西药类产品加快出口结构转型无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生化药今年上半年出口贸易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但酶及辅酶类产品表现颇为抢眼,出口额和出口均价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

    进口运行情况

    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口额增长平稳,同比增长了21.33%,达96.1亿美元,主要以西成药进口为主,其进口额占比约为50%.

    进口市场情况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口主要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2012年上半年,我国从欧洲进口西药类产品的金额为61.6亿美元,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性,进口额和进口均价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从北美洲和亚洲的进口额同比增长也都在两位数,分别为18.74%和11.27%,进口额分别为11.8亿和18.1亿美元。

    我国西药类产品前十大进口贸易伙伴依次是德国、美国、瑞士、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爱尔兰、瑞典和比利时,其进口额合计占比约为72.18%.从进口均价角度看,我国进口西药类产品价格整体呈现快速上涨态势,特别是爱尔兰和瑞典的进口均价同比增幅超过50%,在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中,只有意大利的进口均价出现同比下降,降幅为32.72%,但因此带来的进口量同比增长高达123%。

    进口企业情况1~6月,我国经营西药类产品进口的企业共5100家,其中,三资企业占比约为53%,民营企业占比约为38%,国营企业占比约为9%.三资企业不仅在进口企业数量上占据优势,在进口额方面同样也扮演着主要角色。今年1~6月,三资企业西药类产品进口额为60.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22%,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

    进口商品情况1~6月,我国西药类产品所包含的三大类商品中,西成药进口额为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4%,化学原料药进口额为3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1%,生化药进口额为12.9亿美元,同比增长48.02%.从进口均价看,生化药和化学原料药进口均价同比均有所增长,而西成药进口均价同比略微下降了5.21%.激素类、头孢菌素类、维生素类药品进口均价同比下降较明显,下降幅度约为10%左右。青霉素类药品进口均价同比则大幅增长了43.92%,但是导致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同比下降了40.55%和14.44%.从进口具体产品看,“其他已配定剂量的药品”继续稳坐进口额头把交椅,进口额为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4%,占整个西药类产品进口额的31.01%.“抗血清及其他血份及修饰免疫制品”进口额也较大,位列西药类产品进口额第二位,为9.08亿美元。

    进出口态势展望

    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结构转型态势日趋明显。

    从进口方面看,随着我国政府用于医疗体系的资金不断增加,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进口药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同时,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扩大进口、促进消费也将持续促进药品进口,因此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口规模将继续攀升。

    从出口方面看,由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市场需求匮乏而国内产能趋于过剩,因此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有可能进入增长“平台期”甚至陷入增长“停滞期”。短期来看,化学原料药仍然为出口的主力军,但出口增长点已经转移到西成药和生化药上,并且随着政策进一步引导和市场进一步调节,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晰。相信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我国西成药和生化药将在未来国际医药市场中大有作为,而这也将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制药强国之林,并在世界医药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