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注射避免皮下出血的方法

2021-10-09 “ICU护理之家”公众号 “ICU护理之家”公众号

临床应用中,注射局部皮下出血出现瘀斑及硬结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为减少出血、疼痛,国内外学者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临床应用中,注射局部皮下出血出现瘀斑及硬结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为减少出血、疼痛,国内外学者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注射部位

1、腹部皮下注射腹部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特别适宜需卧床休息的患者。故可作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选部位。

2、脐旁两侧与脐周上下传统的腹壁皮下注射范围为距脐周125px的环形区域,两次注射间距50px。脐旁两侧距脐注射较脐周上下距脐250px注射能明显减少淤血、减轻疼痛。

腹壁脐旁两侧125px注射,可以提起腹部皮肤,使之形成一皮肤皱褶,针头垂直刺人提起的皮肤皱褶内,回抽无回血,药液注人脂肪层,不易误人肌层,减少出血机会。

腹壁脐周上下注射时,对较胖的人,难以提起腹壁皮肤形成一皱褶,深浅难以掌握,过深易损伤腹直肌,过浅易注人皮内。

注射方式

1、排气

排气传统注射应排气后注射,此时针头上附有药液。低分子肝素有抗凝作用,排气后针尖上附着的药液,在注射时带人穿刺点,则穿刺处血管渗血,易导致局部皮肤痕疲。

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多为预灌针剂,注射时不必排气,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人,保证了剂量的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2、进针

传统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传统的进针方法为左手绷紧腹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一40度,快速刺人皮肤。改进方法为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固定针头垂直进针约25px(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进针法斜刺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人血管,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压迫止血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易引起出血,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癖斑。

而注射时若提起腹壁皮肤垂直刺人,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而且,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使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垂直进针时进针速度快,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损伤组织较少,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传统进针时针头在皮肤内行程长,针头斜面对组织的切割面积大,损伤组织较多,以至针头不慎损伤神经末梢较多,表现为患者疼痛较明显因在真皮层中胶原纤维较细,细胞成分较多,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丰富。

按压

1、注射毕停留片刻后按压

注射毕停留3-5s,右手回抽针栓,拔针,用干棉签按压,可减轻腹壁皮下出血。注射毕停留3-5s,可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2、常规按压法与提捏止血法等

比较了两种不同按压方法:

3、按压力度与时间

低分子皮下注射后局部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皮肤下陷25px为度。由于腹壁浅表层和肌层毛细血管丰富,压迫力度大,增加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则易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壁的破裂。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大于5min,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4、贴敷按压

低分子肝素注射后局部应用云南白药贴敷将云南白药粉末涂洒在输液护贴上,按压注射部位3min,力度以皮肤下陷25px为度,局部贴敷12h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其出血的严重程度。

云南白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出血及淤血、肿痛性疾病的良药,由三七、冰片、庸香、白蔑等名贵药材制成,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凉血止血、止痛等功效。

总结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抗栓药物,注射过程和吸收过程中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腹壁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影响药物的吸收。

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局部出血及疼痛与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拔针后局部是否按压及按压时间等有关,注射过程中,护士应选择最佳途径和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Intern Med: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等增大出血风险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谭宁等在JAMA内科学发表文章称,对于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在充分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素等肠外抗凝治疗,不会降低全因死亡或心梗的风险,反而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

Stroke: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不是静脉溶栓的禁忌症

发病4.5h 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案。由于禁忌症,很多患者仍然无法 IVT。卒中发作24h 内使用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一项安全相关禁忌症。

Lancet haematol:遗传性I型抗凝血酶缺乏症女性发生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和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遗传性(I型)血浆抗凝血酶缺乏与静脉血栓栓塞的高风险相关,而该风险在妊娠期会进一步增加。遗传性血栓性血友病也会增加产科并发症的风险,但抗凝血酶缺乏症女性的母婴预后数据很少。本研究旨在评估I型抗凝血酶缺乏女性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和产科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在1980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确诊的、至少有过一次妊娠的I型抗凝血酶缺乏症患者。126位女性被转到医

IVIG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COVID-19重症比较有效

2020年3月20日,一篇以李太生教授和曹玮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文章于

BMJ:加压袜辅助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不显著

对于择期手术的中高静脉血栓风险患者,在药物预防的基础上使用分级加压袜辅助治疗的效果不显著

J Thromb Haemost: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癌症相关血栓形成的总生存期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与LMWH相比,华法林治疗癌症相关VTE与改善的OS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