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病人走了,因为贫穷

2017-11-12 春哥 温柔医刀

对于没钱的人来说,金钱买得到生命,却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


对于没钱的人来说,金钱买得到生命,却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

又一个病人走了。

看得出病人很不情愿,家属也是倍加纠结。

临手术的前一天,反反复复变卦,剧情一再反转,最后还是没有出乎我们的预料。

病人是个老大爷,70多岁,身体还算健实,若不是直肠上长了个瘤子,估计没有人会说他是病人。

即使从医生的专业角度看,老大爷的情况也还算不错,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虽然局部肿瘤是进展期,但属于手术可切除的范畴;保肛的机会也是很大,后期的生活质量值得期待。

若不是之前有医生提醒我,病人家属的态度有点犹豫,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手术指征确切的病人会生出这么多的戏。

早上查房的时候病人没在,家属也没看到。下午查房的时候,听说家属还在商量做还是不做的事情。送给手术室的手术通知单已经提交,但病人还没有做肠道准备。

在我们再三的催促下,家属终于做出决定要做手术,但是对治疗的费用很是关心。还好,大爷的儿子态度很是坚决,他过来告诉我们商议结果的时候神情斩钉截铁,“做,肯定要做,花多少钱都要做!”

我们看他儿子的态度,都感觉手术的事情已经敲定,应该不会再有变卦,纷纷开始着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哪知,晚上麻醉医师交代手术麻醉风险的时候,家属的态度却变得非常的暧昧,不说做,也不说不做,只是反反复复的要求麻醉医生讲解麻醉风险,保证麻醉安全。

我遇到过纠结的家属一再询问医生手术风险要求保证手术安全的,但从未遇到过手术风险可以理解,麻醉风险不能接受的家属。因为,从医学的角度讲,当今的麻醉技术已经是非常的安全,如果不是病人情况非常差或者非常特殊,麻醉环节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真的是非常的小。

曾经有个女病人做结肠癌手术,病人都已经躺到手术床上了,麻醉医生跟家属签字的时候突然进来带话,说病人的老公急着要见我,要当面问我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少,如果不能保证达到95%以上,他就不同意做手术。

我看到家属的时候,家属情绪很激动,反复问我手术有多大把握,一再要我绝对保证手术安全,看得出他是真的很担心爱人的安危。

但是,手术把握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怎么理解?是指手术安全吗,还是指手术效果?医生即使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却又怎么来保证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我如实告知家属,行医以来还没有出现过类似他担心的事情,但是医生又不是神仙,哪有不出事情的?过去没出过事情,不代表将来不会出事情。你相信我就做,不相信我就不做。

也不知道家属是被我的手术经验说服,还是被我的直率打动,反正最后的态度很明确,相信我,做手术。当然,手术的结果和术后的恢复也并没有辜负家属的殷切期望。

但是,从这例家属不同寻常的关心麻醉风险,我潜意识中感觉到家属揪住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跟麻醉医生纠缠,可能是在掩盖碍于面子不好明说的难言之隐。

第二天,我的担心得到证实。病人家属在手术当天早上又决定放弃手术,自动出院。

从与家属沟通的医生口中了解到,患者家属放弃手术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患者来自农村,儿子和女儿都是农民,虽然儿子偶尔还出去打点工挣点钱,但总体来说经济状况并不好,无力支撑老父亲的医疗费用。女儿的情况更糟糕,属于典型的农村家庭主妇,没有额外的收入,因此,对分摊老父亲的治病花销也感到力不从心。

在姊妹俩犹犹豫豫的商量和出尔反尔的决定中,可以看出他们真的是很为难,给父亲做手术吧,经济上又压力山大;不给父亲做手术吧,心理上又觉得愧疚不安。

但是,在现实与心理的较量中,现实的残酷战胜了心理的内疚,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

对病人来说,放弃手术意味着放弃治疗的希望,自动出院意味着自我扼杀生命。可以想象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肿瘤将会像一个不受控制的恶魔,随心所欲的在病人体内疯狂生长,扩充领地;肆无忌惮的吞噬患者的机体,大快朵颐。患者日后的生活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悲惨。

看多了类似的例子,我们的内心已经出离了愤怒,因为我们意识到,家属这种看似荒唐的决定背后隐藏的无限残酷的现实,贫穷!

做手术,或许老父亲能有好转的机会,有个三、五年的活头,但代价是家庭将因此债台高筑,家人吃不上饭,儿女上不起学,已经一穷二白的境况将更为雪上加霜。老人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生病的人已经是穷途末路,健康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因为一个生病的老人断绝了整个家庭生活的希望!

当医生,我们能给患者最专业的建议,最尽力的治疗,或许还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减免费用,但我们无权、无法、无能力为所有贫穷的病人赦免费用。医院是公益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医院有自己的员工要供养,要为员工发工资谋福利;医生也有自己的家庭要赡养,要操心家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家属屈从于贫穷,我们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而现实本身就是一部悲喜剧,充满各种冷漠与残酷,存在各种对立与讽刺。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就是王道。有钱的人一掷千金,一顿饭吃去工薪阶层一年的薪水;没钱的人节衣缩食,得了病也只能生煎活熬拖至病入膏肓。有钱的人,金钱就是一串数字,毫无意义却还疯狂的吸血敛财;没钱的人,生存就是天大的目标,起早摸黑耗尽心血还是挣脱不了贫困的羁绊。

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金钱买不到快乐,却有数不清的金钱;对于没钱的人来说,金钱买得到生命,却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比现实更残酷的是,我们作为医生,身负救死扶伤的使命,却不得不看着这样的病人一个个自绝而去;最不忍心看到悲剧发生,却不得不忍受这样的悲剧日复一日的上演。

作者:春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8-01-10 heli0118
  2. 2017-11-12 有备才能无患

    对于没钱的人来说.金钱买得到生命.却一个子儿也拿不出来.又一个病人走了.

    0

  3. 2017-11-12 1e1b8538m79(暂无匿称)

    不错的文章值得推荐

    0

相关资讯

购物清单有助于保持健康饮食和较低体重

匹兹堡一项研究表明,定期制定购物清单有助于提高食物选择质量、帮助购物者保持健康饮食和较低体重。        贫穷和家附近缺乏高质量商店是导致肥胖的两大最重要原因。研究者兰德公司研究员Tamara Dubowitz及其同事从两个比较贫穷的以非洲裔美国人为主的社区入选1300余例以超重及肥胖居民为主的居民,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受试人群居住地处于

Int J Epidemiol:脑子不好使?可能是儿时太穷,神经没发育好

早期社会经历被认为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会对后来的生活时间造成影响;但是社会环境对儿童神经功能作用的研究还很缺乏。研究者对美国围产期协作项目(妊娠人群社会经济多样性研究)的36443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结局包括医师(神经科或儿科)评定的出生时、4个月、1岁和7岁时的神经异常;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软指标;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指标。研究数据显示,社会经济越差的双亲诞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神经异常,4个月时OR =

Am J Psychiatry:幼年贫穷易导致孩子大脑结构改变并易患抑郁症

Deanna M.Barchb博士领导进行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Psychiatry。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儿童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体积相比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儿童少,因此获得的学术成就和成功相对较少。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探究儿童的贫困环境是否可导致大脑中一些影响情绪和抑郁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增加民众今后抑郁的风险。因为既往研究表明,成长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认知和

JAMA pediatrics:低出生体重儿更易患病和贫穷

JAMA Pediatrics的一项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晚年时更易出现健康问题和贫穷。CDC指出,2014年美国新生儿中约1/10为早产儿,即孕37周前分娩的新生儿。约7/10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孕足周分娩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被定义为新生儿体重不足2500克。体重少于1500克的新生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 低出生体重儿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盘点:Nature等:贫穷或可影响机体DNA且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图片摘自:www.nature.com/news 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易于患精神疾病,而且其机体的DNA结构更容易发生改变。 贫穷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压力因素,比如营养不良、增加吸烟习惯的流行以及一些日常矛盾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大脑中参与压力反应和决策制定反应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