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机器人在社区医院得到应用

2015-06-04 佚名 携手健康网

最近,移动医疗机器人在上海社区医院得到应用,社区医院看病可以依靠它了。 在浦东南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医生一同出诊的,竟还有机器人。借助远程传输技术,电脑屏幕会接通上级医院医生一同讨论病情。这是浦东医院从美国最新引进的移动医疗机器人,据此,优质医疗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  基于分级诊疗这个关键词,作为我国最基层医疗体系的社区,已出现、并还会出现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在沪举行的“20

最近,移动医疗机器人在上海社区医院得到应用,社区医院看病可以依靠它了。


 
在浦东南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医生一同出诊的,竟还有机器人。借助远程传输技术,电脑屏幕会接通上级医院医生一同讨论病情。这是浦东医院从美国最新引进的移动医疗机器人,据此,优质医疗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
  
基于分级诊疗这个关键词,作为我国最基层医疗体系的社区,已出现、并还会出现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在沪举行的“2015分级诊疗模式创新研讨会”上传出信息:眼下,新型分级诊疗制度呼之欲出,它可能带来我国就医理念与方式的一次大改变,也将对一二三级医院的定位做出重新布局。
  
“没有家庭医生制度,不可能有新型分级诊疗”
  
说了多年的分级诊疗,今年列入了我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称,国家正在研究“顶层设计”,将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掀开新局面”。
  
分级诊疗希望引导人们有序就医,对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医保控费、疾病预防与早期发现等都有着深远意义。不过,要将无序就医变为有序就医,难度不小。
  
在上海,社区成为政策关注的“风口”。上海市卫计委党委书记黄红说,上海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以及提高优质服务,吸引签约居民在社区首诊。
  
这涉及多层次地引导有序就医。2012年起,上海试点医疗联合体,大医院门诊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在此期间,上海完成了多项基础性工作,比如,上海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6%,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立医院互联互通,共享数据中心已有110亿条诊疗数据,这为分级诊疗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分级诊疗要改变的是老百姓的就医选择,但百姓的这个能力是很弱的。提高百姓的这种选择能力,靠什么?靠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的家庭医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梁鸿教授说,“没有家庭医生制度,不可能有新型分级诊疗。”
  
病人回到“家门口”,社区能否接得住
  
可以想象,多年后,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社区医疗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问题随之而来:当病人真的都回到“家门口”,社区能否接得住?
  
“基层现在最大的问题,一是能力不足,二是积极性不足。”焦雅辉说,各地已通过全科医生培训、医联体、区域诊断中心、远程会诊等,对提升基层医疗作了有益探索。在能力提升的同时,社区医生的积极性问题日益突出。在专家看来,通过各种综合方式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方向。在此期间,就涉及绩效工资、支付方式等改革。“吸引优秀医生到社区,收入是重要的调节杠杆,但也不能忘记监管。”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研究员曹健去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少家庭医生流于形式,有时候,所谓的病例覆盖竟是随意编出来的。这里就缺乏一个第三方的监管机制。”
  
新型分级诊疗,还需引导大医院“断离舍”
  
毫无疑问,在分级诊疗的趋势下,二三级医院将面临重新定位。有专家当着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中山医院副院长秦净、曙光医院副院长周嘉等三甲“大佬”的面直言,推进新型分级诊疗,还需要大医院“断离舍”—舍得放病人。
  
“你推动医联体,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吸引居民去社区看病,你的病人少了怎么办?”许多人这样问浦东医院院长余波。对此,余波答得坦率:“第一,病人涌到我这里,我们的医疗风险上去了。第二,虽然我们业务量上去了,但忙于应对常见慢性病,医疗水平难有大突破。”
  
余波是敢于“放病人”的院长。组建医联体、区域诊断中心,甚至在浦东医院开设“全科门诊”,请社区医生来坐诊……种种举措都是为了提升老百姓对全科医学的认识。
  
并非所有二三级医院的院长都如此释怀。“大医院人满为患,但这些医院是‘痛并快乐着’。”焦雅辉说,“现在的财政补偿基本还是按照业务量来补偿。并且,我们的支付方式还是单一的总额预算,那么医院收的疑难病例越多,可能赔的钱也越多,据此他们更愿意收一些简单的病人。由此看来,现有的引导机制实际上起着负向引导的作用。”
  
推进分级诊疗,就需要对财政补偿、支付与价格体系做进一步设计与调整。上海市卫计委党委副书记邬惊雷说,“三甲医院更多应该做疑难危重病例,支付设计就要给予这方面的鼓励与引导。对一些简单的病例,当然需要不断的经验累积,但如果这家医院大量地做简单的病种或手术,就提示需要支付方式做些调整。”
  
在专家看来,在我国推进分级诊疗,改变医疗习惯,涉及医保、财政、价格等多种政策引导与杠杆调节,需横向多部门协调,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意见认为,当下的分级诊疗不是回到过去的“定点医疗”,它将是一种新型分级诊疗,这在我国可能是一种模式,也可能是多种模式并存。如今,“互联网+”等新理念引入,也将为这种模式的推进与落地注入更多可能性。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5-06-08 chenhui888

    希望国家大力发展。

    0

相关资讯

来瞧瞧,移动医疗如何影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管理?

移动技术升级将继续影响患者的健康管理今天,HIMSS15全球年会在美国芝加哥隆重召开。HIMSS发布了2015年移动医疗调查的结果。今天调查了超过200名医疗健康提供者员工,发现9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其病患进行健康管理时应用移动设备。同时,这份报告还显示了,调查对象相信移动医疗可促使健康管理成本的节约,同时提高健康管理的质量。90%的美国成人拥有移动设备,这使得移动医疗的应用在最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

移动医疗, 医生或是下一轮变革引擎的主体?

“移动医疗”热潮一波一波来袭,从问诊平台,面向医生服务平台到BAT大佬,制药企业涌入。医生作为医疗体系中核心的主体,对改善医疗环境及提升医疗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医生可以是下一轮变革引擎的主体。 当移动遇到医疗,政策未放松 移动互联网快速改变了“通信、商品消费、金融等”,当它遇到医疗,更多却是围绕在体系外围打转,在面对移动互联网热潮,医疗体系显得格外的慎重,甚至于保守。2014年8月29日

2015梅斯医学移动医疗创新大赛

移动医疗充满机会,但也亟待资源整合,寻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移动医疗方案,挖掘互联网时代给移动医疗带来的创新策略,助力医疗及临床医学研究,提高临床诊疗效率。由梅斯医学举办的“2015梅斯医学移动医疗创新大赛”,本届大赛以“医路相伴,共赢未来”为主题,大赛将从所有参赛项目中筛选出10-15个项目参加决赛,优秀团队可获得20万、5万、1万资金奖励,当然,优胜团队也可获得“梅斯医学”后续开发者合作

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报告

一. 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概况移动医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正由线上资讯入口向线上问诊、医药电商、预约挂号等O2O模式转变,借助移动端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联动的医疗服务闭环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格局来看,移动医疗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期,用户规模相对其他领域尚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未来随着新参与者的增加,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从用户需求来看,移动医疗的用户使用习惯仍在培养过程中,用户活跃度表现仍有较

超感人:移动医疗正在帮助3900万穷人免遭失明

Portable Eye Examination Kit(便携式眼病检查工具,以下简称“Peek”)是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眼部疾病诊断系统。通过一个3D打印的塑料摄像头挡板和相应的软件应用,Peek能把智能手机变成一个眼部疾病检测工具,允许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彻底地眼部检查。   Peek由数位英国眼科医生开发,近期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成功融资13万英镑。目前,Peek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