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sychiat:120万人研究:常出门运动的人,心理更健康

2018-08-15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发表在Lancet子刊一项对120万人进行的研究送来了“处方”: 只要走出房间去运动,就会让一个人心理更健康。

33岁的阿甘,连续创业3次,最后在22层高楼上纵身一跳……

一时间各种评论、哀悼、反思刷屏,所有的刷屏聚焦在一点:如何更好战胜心理困扰?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发表在Lancet子刊一项对120万人进行的研究送来了“处方”: 只要走出房间去运动,就会让一个人心理更健康。

该研究显示,一般人每个月总有那么三四天不开心,而那些积极锻炼的人郁闷的日子要比不参加任何运动的人少1.5天。

对于有抑郁症病史的人而言,运动带来的这种好处更为明显,郁闷的日子每月要比不运动的人平均少3.75天。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问题了。去运动吧,不管老少,不论种族,无关男女,无论穷富和学识,都有助于卸下自己的心理负担。”研究者说。

那么带孩子、做家务这些不像运动的运动,以及骑自行车、去健身房和跑步,哪种运动会更强“心”健“神”?

这项研究也带来了答案:团体类运动、骑自行车、进行有氧运动、健身运动最利于促进心理健康

不过那些不像运动的运动,比如做家务也是会让内心开心的。

研究还发现,运动对心理健康带来的促进作用,比学识好、身材好、收入高的作用还要强。具体运动可以让心理郁闷的情况减少43.2%,而后三者分别减少17.8%、4%和17%。

不过,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固然好,但运动量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研究显示,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60分钟,对心理健康受益最大。而每天锻炼超过90分钟,则比不锻炼的人心理状况还差。

“以前,人们总认为运动的多,心理就更健康,但我们的研究显示并非如此。一个月锻炼次数超过23次,或者锻炼时间超出90分钟,并不利于心理健康。”研究者指出。

研究者强调,不同的人应该匹配以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案,也就是说应该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去抚慰不同个体的心理创伤。

该研究共纳入美国各地2011年、2013年和2015年120万人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调查数据。其中分析的运动类型包括带孩子、做家务、骑自行车、去健身房和跑步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困扰,压力山大,并非某个个体的问题了。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就报告,九成国人心理不健康。

其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心理健康的人仅有10.3%。

《白皮书》还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因此,拿出运动鞋,换上运动衫,去运动吧,只有这样,心理才能够足够强大地说“走,找生活干一仗去!”。

原始出处:Sammi R Chekroud, Ralitza Gueorguieva, Harlan M Krumhol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 1·2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USA between 2011 and 2015: a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Psychiatry. August 08, 2018. 

作者:卢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8-09-30 ho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