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肝癌的“罪魁祸首”,80%&#160都是由它引起

2017-03-28 来宝网 来宝网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80% 的肝癌病例是由于受到真菌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这种真菌通常可以在玉米,花生和其他作物中找到,也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食品。今日,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通过干细胞的 DNA 排序,观察这些细胞是否受到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这一突变侧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人们是否有患肝癌的风险,可能在肿瘤形成的几年前就可以提前预测出来。来自麻省理工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80% 的肝癌病例是由于受到真菌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这种真菌通常可以在玉米,花生和其他作物中找到,也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食品。今日,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通过干细胞的 DNA 排序,观察这些细胞是否受到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这一突变侧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人们是否有患肝癌的风险,可能在肿瘤形成的几年前就可以提前预测出来。

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我们要做的是创建一个指纹,用来衡量是否暴露于致癌的物质中,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测量其他的致癌物。”研究报告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寻找罕见突变

研究人员曾经发现,暴露于黄曲霉毒素中就会导致基因突变,将 DNA 碱基鸟嘌呤转化成胸腺嘧啶,这就会导致肝癌。在欧洲和美洲的很多地方,食物供应的管制更加严格,因此黄曲霉毒素的风险也更小一些。

在最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想要确定观察黄曲霉毒素是否可以在肿瘤形成之前预测癌症。首先,研究人员将出生四天的小鼠分成两组,并注射黄曲霉毒素,接下来所有的老鼠都发展成肝癌。研究人员将肿瘤的 DNA 进行排序,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将肿瘤形成之前,仅仅暴露于黄曲霉毒素十天之后的 DNA 进行排序。

为了找到 10 周时的突变,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强大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确定非常罕见的突变。与其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同的是,它可以从两组互补的 DNA 链中对比数据。再对比完成之后,再讲序列信息进行重组,这样的话,研究人员就可以区分复制错误和真正的基因突变。这种技术比传统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精准度提高了 1000 到 10000 倍,这一结果让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发现的罕见突变并不是简单的复制错误。

“检测罕见突变就是这项研究要做的事情。”研究人员表示。

研究发现,在第 10 周时,由于暴露于黄曲霉毒素的“指纹”就已经出现了。接着,研究人员把暴露于黄曲霉毒素小鼠的基因序列与来自全世界的 300 名患者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发现与小鼠序列匹配的患者有 13 名,他们都来自撒哈拉以南地区,他们的饮食中存在着黄曲毒霉素。

除此之外,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还设计了简单的测试,血液测试,也可以测试出这种突变。检测呈阳性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是否早期肿瘤已经形成,尽快进行手术切除。

这一研究也可以用来研究新的防癌药物,比如奥替普拉,或者运用食疗改变黄曲霉毒素相关食谱,在中国, 科学家正在测试是否花椰菜芽茶是否可以帮助防止这种类型的肝癌,比如西兰花中的化合物也可以阻止黄曲霉毒素引起的突变。(生物谷 Bioon.com)

作者:来宝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Commun:糖异生抑制癌症的新机制

近年来很多研究集中在阐明糖酵解对肿瘤的调控作用。然而,与糖酵解相对应的并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的糖异生过程与肿瘤的相关性却少有报道。近期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核受体Nur77通过抑制糖异生通路中的限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的SUMO化修饰,从而稳定其蛋白水平,最终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酵解阻断肝癌进程。

中山大学发现肝癌治疗新手段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

广东省是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三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胰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教授带领团队,通过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系列研究,找到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该项目也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于早中期肝癌,手术切除一直是标准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较大,复发率高。“肝癌肿瘤有不同特性,并非切了就一定好。”陈敏山说。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我国肝癌发病率 如何预防肝癌?

我国肝癌患者的现状:肝病专家介绍,《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患癌人数每年以超百万的速度在增加,其患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

多项靶向药物折戟沉沙|如何打破肝癌治疗的魔咒?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肝癌大国。每年全球新发的肝癌患者中,中国约占57%。而全球因肝癌而死亡患者中,有45%~50%来自中国。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列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2位。肝癌是一类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肝癌主要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代谢性肝病等因素引起。在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则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和黄曲霉等生物因素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此外,我国

常见突变有助于早期肝癌检测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包括非洲西部以及撒哈拉地区,感染黄曲霉(一种常见真菌)导致80%的肝癌发生。而这种真菌常见于玉米、花生以及其它常见的作物中。如今,来自MIT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通过对肝脏细胞DNA测序检测这些细胞是否感染黄曲霉菌的方法。检测到如果有特定的突变出现,那么将很有可能面临较大的

“院士+”公益项目落地——“恒瑞介入关爱基金”助力我国肝癌介入事业再攀高峰

2016年,由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捐款发起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院士博爱基金”成立。这是中国首个由两院院士发起成立的专项公益基金。2017年3月24日,“院士博爱基金”成立一年之际,在“院士+”公益效应影响下设立的首个专项基金——“恒瑞介入关爱基金”在上海正式启动,该项基金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