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o Clin Proc: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增加患带状疱疹风险吗?

2021-11-22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力来增加带状疱疹的风险。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人带状疱疹风险高出60%。风险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力来增加带状疱疹的风险。有研究显示与不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人相比,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人随后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高出73%。全身皮质类固醇通常被视为带状疱疹的众多危险因素之一,很少有关于不同使用特征的影响的细节,例如风险是否因与剂量有关,或者带状疱疹增加的风险在使用后持续多长时间。为了补充有限的证据,我们使用基于人群的45岁及以上澳大利亚成年人队列,结合详细的药物分配和其他健康数据,检查了皮质类固醇使用和带状疱疹风险之间的联系。

    方法:利用2006-2009年间招募的一大批成年人(45个以上的研究)的数据,并与健康数据集联系起来,根据年龄、性别和其他特征调整后,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对带状疱疹风险的影响。

    结果:在602,152人年(中位数,7.36年)的随访中,94,048名新的系统性皮质类固醇使用者和6294名发生带状疱疹事件的患者中,发生了6294起带状疱疹事件。与非使用者相比,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高59%(调整后的风险比[AHR],1.59;累积剂量越大,AHR分别为1.32(95%CI,1.17~1.48)、1.74(95%CI,1.55~1.95)和1.80(95%CI,1.61~2.02);使用500 mg以下、500 mg以下、1000 mg或以上强的松龙等效物时,AHR分别为1.32(95%CI,1.17~1.48)、1.74(95%CI,1.55~1.95)和1.80(95%CI,1.61~2.02)(趋势P值<0.001)。与不使用激素的患者相比,服用全身性激素后一个月带状疱疹的危险性显著增加(AHR,6.00;95%CI,4.85~7.42),到配药后3个月恢复到与非使用者相似的水平(AHR,0.91;95%CI,0.49~1.69)。

    在这项对近95,000名老年人进行的基于人群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与不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人相比,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人带状疱疹风险高出60%。风险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累积泼尼松龙当量每增加100毫克,带状疱疹风险估计增加3%。在开始使用皮质类固醇后的第一个月,风险是不使用皮质类固醇的6倍,并且在药3个月后回到不使用的风险。基于累积剂量的最佳实践测量,我们得出结论,更高的剂量导致更大的带状疱疹风险。我们还发现,带状疱疹的风险似乎在使用全身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的下一个月最高,这表明使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免疫抑制与未能抑制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建议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使用应尽可能低的剂量和尽可能短的疗程。

文献来源:Jiahui Qian, PhD; Emily Banks,Corticosteroid Use and Risk of Herpes Zoster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Mayo Clin Proc. 2021;96(11):2843-2853

 

 

作者:医路坦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GH: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急性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比较

炎症性肠病 (IBD) 的急性发作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事件,多达 15% 的溃疡性结肠炎 (UC) 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CRAL:天疱疮治疗指南的比较:全身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和其他免疫抑制疗法

天疱疮是包括一组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该文从成熟的皮肤病学会和专家共识小组中选择了几个指南进行审查,以呈现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指南与共识: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当疼痛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或超过相关疾病一般病程或损伤愈合所需要的一般时间,即形成慢性疼痛。

7类关节腔注射药物盘点,其中这些药物有争议,要当心!

对风湿科疾病如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进行保守治疗,如止痛药、口服消炎药和物理治疗疼痛没有改善时

JEADV:糖皮质激素所致“类固醇痤疮”的诊疗研究

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面部和躯干的炎症损害被称为“类固醇痤疮”。临床表现类似毛囊炎,普通抗痤疮治疗对其疗效有限,促使我们考虑病原体的致病因素。

Lancet Rheumatology: 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或风湿性多肌痛患者COVID-19的结果: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在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中,严重的COVID-19结局与年龄、性别、合并症数量以及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多个风险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