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Antimicrob Agents:多学科讨论:初始经验型抗真菌治疗如何影响IC重症患者结局?

2017-08-21 吴刚 环球医学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医疗或外科重症监护室(ICUs)中常发生的威胁生命的感染。其与ICU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相关,尽管存在争议。2017年7月,发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中国SCAN研究的分析,考察了初始经验型抗真菌治疗对患有IC重症患者结局的影响。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医疗或外科重症监护室(ICUs)中常发生的威胁生命的感染。其与ICU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相关,尽管存在争议。2017年7月,发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中国SCAN研究的分析,考察了初始经验型抗真菌治疗对患有IC重症患者结局的影响。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

不同的经验型抗真菌药物对IC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还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中,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中国SCAN多中心研究中的136例接受经验性治疗的IC患者。初始经验型抗真菌单一治疗由三唑(氟康唑(61例)、伏立康唑(20例)、伊曲康唑(12例))或棘白菌素(43例)组成。研究者评估了医院死亡率(首要结局)和整体应答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结果表明,与接受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的患者相比,接受棘白菌素治疗的患者,其医院死亡率(P=0.006)和重症监护单元(ICU)死亡率(P=0.011)都显着性低。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经验治疗中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类型是医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3)。与氟康唑(比值比OR,0.22;95% CI,0.06~0.85;P=0.028)、伏立康唑(0.11;0.02~0.56;P=0.008)或伊曲康唑(0.12;0.02~0.72;P=0.020)相比,初始经验型棘白菌素治疗与医院死亡率的降低相关。在临床成功终点上,结果相似。

本研究证实,初始经验型抗真菌药物为IC重症患者医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经验治疗相比,使用棘白菌素的经验性治疗与医院死亡率的降低和更高的临床成功率相关。

多学科讨论记实

中国-SCAN研究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型的IC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据我们所知,本回顾性研究是首个评估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不同药物疗效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真菌药物初始选择是IC危重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与三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相比,棘球白素经验治疗与院内死亡率降低相关。

·经验抗真菌药物选择预测IC患者的临床结局。

·棘白菌素与IC治疗的有力临床结局相关。

·IC治疗中,棘白菌素比其他抗真菌药物更有效。

当前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基于先前已有的数据的回顾性研究,易出现偏倚。未来的随机对照试验能进一步确定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棘白菌素的有效性。第二,参与者退出研究或决定放弃综合治疗;当前研究计算的ICU和院内死亡率仅基于死在医院或完成治疗的患者。第三,选择院内死亡率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主要结局,可能影响结果。

原始出处

Cui N, Wang H, Qiu H,et al. Impact of initial empirical antifungal agents on the outcom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andidiasis: analysis of the China-SCAN study.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7 Jul;50(1):74-80. doi: 10.1016/j.ijantimicag.2017.02.019. Epub 2017 May 10.

作者:吴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