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原纤维缠结分布与发病年龄相关的临床异质性:一项尸检研究

2021-12-04 Naomi MedSci原创

发病年龄较早而不是较晚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更严重的执行功能障碍和更快的认知功能下降,这是由额叶中叶新皮质对海马NFT负荷较大,而不是伴随的非AD神经病理介导的。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和认知表现与年龄相关的异质性。起病年龄较早的患者比起病年龄较晚的患者更有可能报告其首发症状为非认知(即行为)或非记忆认知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不典型,有突出的非记忆认知缺陷,更多的精神障碍和更快的认知衰退。这些非典型特征导致更多的潜在病因被误认为是非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病因。尽管在尸检中,起病年龄早的患者的非AD血管和非血管病变(例如,αsynuclein,Tdp-43)的伴随病变比起病年龄较晚的患者要少,导致与年龄相关的临床异质性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AD病理的分布差异。Murray及其同事报道,在不同的AD神经病理亚型中,症状起病的平均年龄有很大不同,其定义是海马和新皮质脑区中含有tau的神经纤维缠结(NFT)密度。具有不成比例的新皮质缠绕密度(即“海马疏松”)的患者在发病时的估计年龄为63岁,而具有不成比例的海马缠结密度(即“边缘占优势”)的患者的起始年龄为76岁,并且更有可能表现出不典型的AD临床表现。

      为了确定NFT的不同分布是否在AD的临床表现中介导了与年龄相关的异质性,近日有研究人员检查了散发性、尸检证实的重度AD患者的海马和额中回中NFT的相对分布,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很大。还评估了伴随的α-突触核蛋白(即路易小体)、TdP-43和微血管病变,并检查了发病年龄与临床和认知特征(包括纵向下降)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中介分析,以检验观察到的关系是由NFT病理分布还是非AD共同病理介导的。

      对发病年龄分别为51~60岁(n=40)、61~70岁(n=41)和>70岁(n=40)的重度AD患者进行α-synuclein、Tdp-43和微血管共病变分期。回归模型、中介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检验了病理结果与临床特征和纵向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

  • 发病年龄较晚的AD患者较少出现无记忆症状(OR=0.46/10,95%CI:0.22~0.88)、精神症状(β=-0.66,95%CI:-1.15~-0.17)和功能障碍(β=-1.25,95%CI:-2.34~-0.16)。晚发AD以α-43(OR=2.0 0,95%CI:1.2 3~3.35)和微血管共病(OR=2.0 2,95%CI:1.2 4~3.4 0)多见,而TDP-Synuclein共病与发病年龄无关。
  • 额叶中叶皮质(β=-0.51,95%CI:-0.72~-0.31)和中额叶/海马区的神经管密度(NFT密度=-0.51,95%CI:-0.72~-0.31)
  • 发病年龄越晚,NFT比值越低(β=-0.18,95%CI:-0.2 6~-0.10)。
  • 高龄患者的执行功能(β=0.4 8,95%CI:0.0 9~0.90)和视觉空间(β=0.97,95%CI:0.46~1.4 6)认知功能损害较轻。
  • 中介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对执行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是由额中/海马NFT比值(β=0.2 1,95%CI:0.0 8~0.38)介导的,而不是由伴随的非AD病理因素介导的。
  • 额叶中叶/海马NFT比率也在发病年龄较早和在整体认知、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能力测试中下降较快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发病年龄较早而不是较晚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更严重的执行功能障碍和更快的认知功能下降,这是由额叶中叶新皮质对海马NFT负荷较大,而不是伴随的非AD神经病理介导的。

 

文献来源:Smirnov DS, Salmon DP, Galasko D, et al. Association of Neurofibrillary Tangle Distribution With Age at Onset-Related Clinical Heterogeneity in Alzheimer Disease: An Autopsy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Nov 22]. Neurology. 2021;10.1212/WNL.0000000000013107.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3107

作者:Naom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ommun:表观遗传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EWASplus揭示阿尔茨海默症相关基因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Nat Commun:使用多基因风险评分鉴别阿尔茨海默症高风险个体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主要影响老年人群。

Alzheimers Dement:血浆神经丝轻链是否可成为老年痴呆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NfL水平检测淀粉样蛋白阳性的敏感性为 0.60、特异性为 0.78、阴性预测值为 89%

前沿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曙光,竟然来自这类胆固醇?!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除去布满皱纹的面孔,希望我们的脑海里保留对过去半生的美好回忆,同时期待未来的美好!

Lancet Neurol:唐氏综合征成人血浆神经丝轻链浓度的诊断和预后表现及纵向变化

血浆 NfL 浓度对唐氏综合症中的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出色的诊断和预后性能。血浆 NfL 的纵向轨迹支持其在临床试验中用作治疗诊断标志物。

Nature:清华大学鲁白团队开发出全球全面模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症的大鼠模型

目前近乎停滞的AD全球药物临床的成功转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研究将为理解AD的发病机制,发现用于AD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记物,尤其是创新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拓展阅读

Nat Commun:北京工业大学高学云/袁卿制备新的探针,实现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肽包被的金纳米团簇,该纳米团簇具有高亲和力(KD~21.9nM),能够特异性靶向CTGF。

每周“洗脑”30分钟,让大脑返老还童?Nature最新:改善老年的认知能力,还能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但要注意...

Nature子刊:用近红外光“洗洗脑”,能够改善认知功能,让你的大脑“返老还童”!

NPJ Digit Med:利用生成性人工智能优选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再利用候选药物:真实世界临床验证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AI,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出现,为药物再利用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Nature:全新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方法:多感官伽马刺激促进淋巴系统清除淀粉样蛋白

研究表明,40赫兹伽马频率的刺激能够促进脑内神经节奏的协调,从而改善淋巴脑脊液系统的功能,加速脑内废物,特别是Aβ的清除。

颠覆认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水果这样吃,痴呆风险高4倍

这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干果摄入量与AD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因果关系,干果的摄入对AD有促进作用,与摄入较少的人相比,摄入较多干果的人痴呆风险高4.09倍。

“伟哥”防痴呆?Neurology:伟哥或有益于大脑,降低阿尔茨海默风险

该研究发现,伟哥或对衰老的大脑有益,与未服用伟哥或类似药物的男性相比,服用伟哥或类似药物的男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降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