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针灸能预防卒中后抑郁吗?

2017-04-29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住院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针灸治疗与抑郁发生率无相关性。

近日,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调查卒中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期间内运用针灸治疗能否降低卒中后抑郁症风险。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00年至2012年期间共纳入了16046名年龄≥18岁首次脑卒中住院患者,这些患者来自于一个全员健康保险索赔数据库。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接受了针灸治疗的患者被定义为针灸使用者(n=1714)。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为了得到抑郁症的发病率。研究人员在所有受试者中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使用针灸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倾向评分组成了1714对针灸使用者和针灸非使用者的样本。

在随访期间,针灸使用者和针灸非使用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每1000人每年分别有11.1人和9.7人。无论是多变量调整后的Cox模型(风险比为1.04;95%可信区间为0.84-1.29),还是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风险比为1.06;95%可信区间为0.79-1.42)均没有发现使用针灸治疗与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由此可见,住院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针灸治疗与抑郁发生率无相关性。

原始出处:

Chung-Yen Lu,  et al.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Stroke. 2017.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17.01695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8)
#插入话题
  1. 2017-06-01 海棠胜雪

    学习了

    0

  2. 2017-05-07 lemon985

    呵呵,真假的

    0

  3. 2017-05-03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好,拜读了

    0

  4. 2017-04-30 chenyewen

    针灸这个范围太宽泛。建议研究具体的部位方式

    0

相关资讯

《自然》(Nature)期刊新文章:为什么针灸可以降血压?

导语:10月24日《自然》(Nature)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揭秘针灸降血压作用机理。全世界每三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心肌梗塞(心梗)、心衰竭、动脉瘤(如主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肾病的起因之一。即使轻度的动脉血压升高也能缩短期待寿命。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显着、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国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之一。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的

多项科研成果表明针灸确实可以治病和防病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在公元6世纪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在现代作为替代疗法传播到世界各地。当针灸最初在西半球流行之时,它曾遭到质疑,现在这样的质疑仍然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门医学艺术确实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1】JAMA Inter Med:中国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针灸可缓解偏头痛发作 最近一项中国研究显示,针灸可能有助于偏头痛的预防。中国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梁繁荣教授表

盘点:预防改善高血压有良方 你知道多少?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来阐明如何有效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症状,分享给各位!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来阐明如何有效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症状,分享给各位! 【1】AJH:女性孕期机体叶酸水平较高或可降低后代患高血压的风险 DOI:10.1093/ajh/hpx003 发表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

针灸时能否看手机,针灸医师提醒:治疗关键要守神

中医针灸是祖国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医针灸的申遗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尝试这一传统治疗。而作为长期工作在临床的针灸医生,仍会见到众多病患对于针灸缺乏常识,有的病人在留针期间聊天看手机,有的自己诊断打哪个穴位,甚至开口便要医生打通“任督二脉”,让人啼笑皆非。那么,针灸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疗效究竟怎样?就让我们说说那些关于针灸治疗的常识和误区。哪些人群不宜针灸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