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反应者!血小板在免疫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02-05 Chen 生物探索

1月31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起着比先前所认为的更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凝血和愈合过程,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进入血液时,血小板还充当了免疫系统的“第一反应者”。

1月31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起着比先前所认为的更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凝血和愈合过程,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进入血液时,血小板还充当了免疫系统的“第一反应者”。


图片来源:PNAS

论文的通讯作者éric Boilard教授说:“当一个外来物首次进入血液时,它会导致抗体的产生。当这些抗体下次遇到相同的外来物,会快速附着在其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炎症反应。而血小板具有能够识别这些复合物的受体FcγRIIA。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怀疑血小板参与了炎症过程。”

为了验证这样的假设,研究者们利用一种病毒、一种细菌毒素和一种引发过敏的蛋白,在正常小鼠的血液中制造了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有这3种情况下,结果都是相似的:小鼠表现出了典型的败血性或过敏性休克的症状,也就是,体温下降、震颤、心脏功能受损、血管扩张以及意识丧失。

接着,科学家们在“几乎所有血小板都被移除的小鼠”和“血小板上没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受体的小鼠”中重复了以上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小鼠没有生理响应,这清楚地说明了血小板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实验中,正常的小鼠之所以休克,是因为其血小板释放了血清素(serotonin)。该物质是和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相同的分子。血小板储存了血清素,并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其释放出来。

在论文的Significance板块,作者们总结道,该研究证实,循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通过激活FcγRIIA诱导休克,而这种休克实际上由血清素的释放所介导的。在对循环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响应中,血小板是“与败血症、病毒血症和过敏性反应高度相关的炎性反应”的关键调节者。

该研究的一个临床意义是,证明了对败血性或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可能会通过增加血液中血清素的含量,使患者病情加重。Boilard教授说:“为了预防这一问题发生,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受体可能需要事先被阻断。”

原始出处:Nathalie Cloutier, Isabelle Allaeys, Genevieve Marcoux, et al. Platelets release pathogenic serotonin and return to circulation after immune complex-mediated sequestration. PNAS 2018

作者:Che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8-12-26 drwjr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急性肝衰竭导致出血并发症

尽管有出血倾向,临床上ALF患者显著的出血并不常见。出血并发症是严重系统性炎症的标志,而非凝血功能障碍,预示预后不良

Cell:血小板:身体的清道夫!

德国慕尼黑Ludwig-Maximilians大学(LMU)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扩展了被称为血小板的最小血细胞所执行的任务清单:在感染的部位,主动迁移的血小板能够清理细菌,将这些细菌形成聚集物以供吞噬细胞处置。

Blood:急性血小板减少后,新产生的幼稚血小板常出现GPVI信号缺陷。

血管损伤的部位,暴露的内皮下胶原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模体(ITAM)-偶联糖蛋白(GP)VI相互作用,,从而激活血小板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MKs)的细胞质衍生而来,巨噬细胞将巨大的血小板前体延伸到骨髓(BM)窦,进而脱落入血,最终在血液中形成正常大小的血小板并成熟。在胶原蛋白富集的BM环境中,MKs活化以及形成血小板前体的过程受抑制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JACC:血小板在外周动脉疾病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一种弥漫性病变,对患者心血管有潜在风险。血小板虽然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但其在PAD中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有症状的PAD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血小板活性、mRNA和效应器活性的检测。血小板RNA测序结果显示粒细胞相关蛋白(MRP)-14 mRNA在PAD患者中有明显的上调,循环中火化的血小板富含MRP-14蛋白,它可以促进黏附介质(P-选

Nature子刊:找到干细胞靶向修复损伤心脏的新方法

导读: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的大面积损伤,逐步发展为心力衰竭。干细胞是促进梗死心脏心肌再生的有效方法,但是缺乏治疗靶向性。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可以利用血小板修饰干细胞靶向修复损伤心脏。这一创新研究由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的程柯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他们研发出血小板纳米颗粒,用于修饰心脏干细胞,指引干细胞靶向受损心脏,并停留在损伤区域,从而增强干细胞的修复能力。相关

Am J Gastroenterol:血小板计数不能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出血

血小板计数不能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大出血或轻微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