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曹雪涛院士发现肿瘤选择性肺转移炎症机制

2016-08-12 曹雪涛等 《癌细胞》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并设法阻断其转移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研究小组,发现肿瘤细胞为何选择性转移至肺部的新型免疫炎性分子机制,为阻断肿瘤肺转移提供了新思路。《癌细胞》近日发表了该最新研究结果并对此工作专门配发了评论。目前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原发灶肿瘤能通过向血液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募集骨髓细胞到即将转移的远端靶器官,营造利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并设法阻断其转移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研究小组,发现肿瘤细胞为何选择性转移至肺部的新型免疫炎性分子机制,为阻断肿瘤肺转移提供了新思路。《癌细胞》近日发表了该最新研究结果并对此工作专门配发了评论。

目前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原发灶肿瘤能通过向血液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募集骨髓细胞到即将转移的远端靶器官,营造利于肿瘤细胞将来定居与生长的“土壤”,即形成一个利于肿瘤转移的炎性微环境。但对于即将被肿瘤转移的器官如何识别肿瘤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启动骨髓细胞向该器官迁移进而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

根据天然免疫受体触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曹雪涛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刘艳芳、顾炎等,通过天然免疫受体缺陷小鼠建立的原位肿瘤自发肺转移的模型筛选,发现一种称为Toll样受体3(TLR3)的天然免疫受体的缺陷小鼠,其肿瘤肺转移明显减少而且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

深入研究表明,II型肺上皮细胞表达的天然免疫受体TLR3通过识别肿瘤分泌至血液循环中的外泌体RNA,触发趋化因子释放等炎症反应,招募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肺部,从而在肺局部形成了炎性微环境,预先为将来肿瘤肺转移创造了条件。

该领域权威专家David Lyden在相关评论中强调,肿瘤释放的外泌体RNA、肺上皮细胞TLR3以及中性粒细胞募集这一免疫炎症调控网络的发现为全面深入认识肿瘤转移及其器官选择性提供了新视角,为肿瘤转移防治提供了新干预靶点与思路。


梅斯医学小编提示:

慢性炎症与肿瘤关系,以及肿瘤的转移机制中“种子与土壤学说”可能背后都是错综复杂的。外泌体可能在这些对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临床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美答案,明年国自然就看你的想法了!

并向大家推荐一个重要会议:2016癌症、炎症与免疫--微环境下的对话

原始出处:

Liu Y, Gu Y, Han Y, Zhang Q, Jiang Z, Zhang X, Huang B, Xu X, Zheng J, Cao X. Tumor Exosomal RNAs Promote Lung Pre-metastatic Niche Formation by Activating Alveolar Epithelial TLR3 to Recruit Neutrophils. Cancer Cell. 2016 Aug 8;30(2):243-56. 

作者:曹雪涛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曹雪涛院士:精准医学不应以基因测序为导向

从年初奥巴马提出将精准医学纳入美国国策以来,精准医学就成为一项热门概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管理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曹雪涛看来,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它只是精准定义病因的“利器”,并不是万能,也不应以基因测序作为导向。 曹雪涛表示,目前的医疗理念发展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精确化、远程化、微创化的趋势。而精准医学的出现正是符合了医学发展的这一趋势。曹院士认

曹雪涛《自然》子刊介绍天然免疫现状与未来

机体如何及时启动天然免疫反应以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入侵,同时又适度控制免疫应答强度并能够及时终止免疫应答而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这是免疫学根本性关键科学问题,对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机体自身稳定至关重要。12月29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免疫学综述》(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的长达16页的综述性评论文章,系统总结了天然免疫应答领域的研

曹雪涛院士解读2015中国医院科技排行榜

本文是《健康界》记者采访曹雪涛院士医学科技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根本,通过建立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达到造福百姓的终极目的。12月30日,2015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在北京揭晓,从排行榜综合排名中看,相比去年,位列前三的医院并没有变化,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榜单发布之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

曹雪涛:倡导青年学者独创原始学说和革命技术

青年时期是科学家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段。回顾世界重大科技创新历程,许许多多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颠覆性革命性重大理论突破与科技发明,是一流科学家在青年时期做出的;翻阅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历史,青年时期的原创性工作也正是他们成长为大师级科学家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学科和领域而言,能否聚集一批具有原创力的青年科学家,预示着这一学科和领域未来的发展高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能否促进青年科学家群体发挥其创新性与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作为关键性天然免疫细胞,能及时识别病毒入侵并启动有效的天然免疫应答以抵御病毒感染,但

曹雪涛院士:5个月发表7篇“免疫与癌症”相关论文及综述!

7月19日,Cell子刊Immunity杂志(影响因子24.082)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Control of Innate Immunity”的综述。文章聚焦了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在控制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