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社区基础医疗对产后抑郁的预防治疗效果

2017-06-16 zhangfan MedSci原创

接受问题解决教育干预在低抑郁症状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预防以及症状缓解效果,未来可联合其他方法强化基础医疗服务对抑郁的预防缓解作用

统计发现,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妇女抑郁发病率较高且缺乏有效的医疗服务。社区抑郁预防策略是一个潜在的公共卫生策略。近日研究人员对家庭医疗服务机构抑郁症预防策略的效果进行研究。

研究在2011-16年进行,6个家庭医疗服务机构参与研究。参与研究的妇女表现为情绪抑郁,缺乏快感或抑郁史,但目前无抑郁发作。研究随访12个月。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随机接受问题解决教育(PSE,n=111)干预或常规的社区医疗服务(n=119)。主要终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抑郁症状,次要终点是重度抑郁发作情况。

共230人参与研究,其中152人为西班牙裔,平均年龄31.4岁。对223名参与者进行意向分析发现在组间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差异。PSE组平均抑郁症状升高0.84 (SD 1.39),常规组1.12 (SD1.47,调整事故率,aIRR,0.60;95%,CI0.41-0.90)。根据基线抑郁症状进行分层分析,PSE对低水平基线症状者起到预防作用,PSE组平均郁症状升高0.39 (SD 0.84)vs常规组0.88 (SD 1.37,aIRR,0.39; 95% CI, 0.21-0.75),但PSE对高水平基线症状者效果不显著。对于低水平基线症状者,调整后抑郁症状平均减少1.33(95% CI,0.36-2.29)。

研究表明,接受问题解决教育干预在低抑郁症状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预防以及症状缓解效果,未来可联合其他方法强化基础医疗服务对抑郁的预防缓解作用。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sychooncol: 老年人前列腺癌病人中,抑郁症对雄激素阻断治疗有不良影响

最近,研究人员评估了雄激素阻断治疗(ADT)与抑郁症的关系,并且鉴定了接受ADT的前列腺癌病人中,抑郁症对其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预期的、纵向的且设置对照的研究。研究包括三个老龄病人小组:ADT组(表现出最大雄激素阻断的男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组(PR)(前列腺癌对照组:经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但是没有经历ADT的男性),以及BPH组(前列腺良性增生的男性)。所有的病人完成了人口统计学调查问卷

JAHA:抗抑郁药、抑郁症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由此可见,在英国妇女中抗抑郁药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VTE的风险增加相关。

PNAS: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关联

丘吉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个在二战中拯救了英国的伟大男人,一生中却独自承受着抑郁症的困扰。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往往了无生趣,丧失爱的能力,自我评价降低,以至于通过自我谴责来加以表达。更糟糕的是,除了精神上的摧残,人们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抑郁症患者 / 焦虑症患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较高。个中缘由如何,仍然是个谜。

Frontiers in Psychology:集体听音乐对抑郁症的影响

和他人一起听音乐有很多社交好处,包括创造和加强人际关系。之前的研究表明,在群体环境中欣赏音乐对社交有影响,而与其他群体成员同步的节奏会影响到群体内外的人的行为。同样,分享情绪也有有利于社交:它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巩固群体内的社会联系,且增强了情绪反应的潜力。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与他人分享情感和音乐体验可能是一种特别强大的社会联系形式,那么这种互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项研究发表在《心理

J Child Psychol Psyc:MEMO CET对青春期抑郁症干预疗效如何?

抑郁症经常在青春期发生,因此青春期阶段为抑郁症干预的理想时间。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治疗开展试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开展者开发了一种通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MEMO CBT),并将这种治疗方案通过多媒体手机信息传递给了青少年。以下是这项试验的简要介绍。

精神疾病周|施慎逊教授专访:防治抑郁症是时代的呼唤和责任

6月10日,“2017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由灵北中国举办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今年的第四届大会,来自中国的近350位神经精神疾病专家和远道而来的几位国际相关领域的学者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