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ell:免疫T细胞用生物力“钓”出肿瘤细胞

2019-02-22 柯溢能 卢绍庆 浙大新闻办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T细胞的功能,特异型性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是人类未来攻克癌症的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免疫T细胞表面受体(T-cell Receptor, TCR)在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如何让T细胞更好应用于癌症治疗一直是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TCR如何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由基因突变所产生的新抗原(Neoantigen)(“非我”抗原)。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T细胞的功能,特异型性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是人类未来攻克癌症的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免疫T细胞表面受体(T-cell Receptor, TCR)在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如何让T细胞更好应用于癌症治疗一直是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TCR如何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由基因突变所产生的新抗原(Neoantigen)(“非我”抗原)。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陈伟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娄继忠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Mechano-regulation of peptide-MHC class I conformations determines TCR antigen recognition”,从原子水平到细胞水平跨尺度揭示了生物力如何动态调控抗原呈递分子(pMHC-I)的构象变化来决定TCR的非我抗原识别,阐释了T细胞受体精准特异性识别非我抗原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为未来寻找肿瘤新抗原以及基于新抗原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识别“自我”与“非我”

准确快速找到并清除受病原感染的细胞或者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是维护生命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8+T淋巴细胞(T细胞)在此过程中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细胞主要通过其表面受体TCR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MHC-I分子呈递的“非我”或肿瘤新生抗原多肽(激动型),快速触发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免疫功能。然而,人体内抗原种类繁多(>1018),而且“非我”抗原和“自我”抗原的差别极小(往往仅相差几个氨基酸残基)。

TCR如何迅速、精准地在浩如烟海的“自我”抗原中找到“非我”抗原是免疫学领域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未来临床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特别是TCR-T)的关键之一。

T细胞用生物力“钓”出肿瘤细胞

T细胞没有眼睛,那么它是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细胞的呢?陈伟教授曾于2014年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TCR与激动型的抗原分子之间会产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且生物力可以增强其相互作用,从而放大“自我”与“非我”抗原之间的差别。

在本研究中,课题组进一步深入挖掘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他们发现,T细胞通过TCR分子与“非我”抗原相互作用后,生物力促使“非我”抗原的构象发生变化并与TCR形成“逆锁键”,TCR与非我抗原“粘贴”更加紧密且相互作用增强;同时,对于“自我”抗原,不发生上述构象变化,由此生物力可以迅速将其与TCR分子分开并削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


图1.(A)CD8+T 细胞识别肿瘤表面的“非我”抗原。(B)TCR识别抗原的力学/化学耦联调控的分子机制。“非我”抗原(激动型)能够在生物力的诱导下, 发生构象变化,产生“逆锁键”(Catch bond), 增强其与TCR的结合时间;而“自我”抗原,生物力无法产生其构象变化, 只能产生“滑移键”(slip bond)。

这个生物力,就好像钓鱼时给鱼竿的一个拉力——一拉鱼竿,鱼与鱼钩更加吃紧(图2)。实验发现:不加力的情况下,“自我”与“非我”抗原与TCR的结合时间差不多;但是在加力的情况下,“非我”抗原与TCR的结合时间要长出十几倍。因此,生物力通过引发pMHC-I的构象变化,多部级联放大“自我”和“非我”抗原的差别,帮助TCR实现精准的“非我”抗原识别。

研究结果不仅为T细胞精确识别不同抗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新生抗原的精确预测、新兴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特别是基于新抗原的TCR-T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以及优化疾病临床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这也是本项研究的精彩之处,通过生物力,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被放大。”陈伟说,“因此未来如何能够通过这一规律,找到特异性识别肿瘤的T细胞并加以扩增,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部分晚期肿瘤病人的PD-1的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有可能是T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抗原识别出了问题。”基于这个新机制,课题组还对临床PD-1的免疫治疗部分病人无效的潜在原因提出了新的观点:肿瘤病人的HLA一类分子的基因突变或者基因类型可能影响pMHC在生物力情况下的构象变化,削弱了TCR的抗原识别,从而影响了PD-1等免疫治疗中T细胞的有效激活。

原始出处:

作者:柯溢能 卢绍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mmunity:发现改善化学治疗抗肿瘤效果新机制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全身免疫抑制极大地影响化学治疗抗肿瘤作用。2019年2月12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蔡志坚&王建莉组成的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了题为“Specific Decrease inB-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han

所有的肿瘤都是“蓄谋已久”:对自己狠一点,未来的你真的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林清玄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遗憾先生已作古,但书香仍存世间,先生通过文字传递的精神境界,将永葆芬芳。不过如此这般“成功”的人生,多少人可读懂,多少人在向往,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未发生的总是在被有意无视,已降

Lancet Oncol:张力、沈琳教授等在Lancet子刊刊文,我国抗癌药物研发是喜是忧?

2018年1月,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领衔,中国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联盟对中国大陆2017年肿瘤学领域的I期临床试验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撰写了《中国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年度报告》。

Sci Tran Med:"改良版"血小板可对抗血栓、肿瘤

科学家们“改良”了血小板,制成血小板诱饵(platelet decoys),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并可能预防癌症转移。

燃石医学宣布完成C轮8.5亿人民币融资

2019年2月14日,燃石医学举办C轮融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获得总额为8.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4岁女童得肿瘤后,母亲用直销保健品代替化疗

相比医院,杨兰更相信直销公司的保健品可以挽救女儿的生命。2013年,杨兰在妹妹的介绍下进入完美成为一名直销员,2016年女儿李诗涵被查出神经母细胞瘤。妻子拒绝了让女儿化疗,用服用完美产品代替求助医生。丈夫李忠伟多次劝说,均没有能拉回“疯狂的”妻子。相反,因为完美他成了家庭中的众矢之的。妻子说他“什么也不是”,妻妹杨丽指责他“不顾家,什么都不管。”,就连女儿会跑来说“爸爸说的不对。”完美是中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