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N00884国内I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或提供全新延缓儿童近视进展临床方案

2024-06-11 小药说药 网络

GPN00884滴眼液是一款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全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本次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的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试验,评估GPN00884滴眼液在健康受试者中疗效。

在电子产品普及导致用眼疲劳的环境下,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除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之外,全新的近视防控药物正欲撕开破局之路。611日,港股科技创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远大医药(0512.HK)五官科板块传来利好,公司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0884在中国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已于近日顺利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

剑指过亿近视防控市场,GPN00884有望成为全新临床治疗方案

根据公告,GPN00884滴眼液是一款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全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本次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的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试验,拟入组40例健康受试者,旨在评估GPN00884滴眼液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及多次给药后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中国作为全球近视人数最多的国家,近视防控形势尤为严峻,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根据《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正呈现低龄化、高度化的发展趋势,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53.6%,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达20%。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发病率也不断攀升。

高企的患病率催生了规模可观的治疗需求。Frost & Sullivan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治疗青少年近视药物的市场规模已达约8,400万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480万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治疗青少年近视药物市场规模将达2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3.5%,中国市场规模增速或将超过全球市场增速,达到约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0.8%;预计到2030年我国20岁以下近视人数将达1.9亿人。

图片来源:拨康视云招股书

在此背景下,近视防控已升级为我国国家战略之一。随着《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相继发布,开展近视防控科研攻关,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被写入政府文件之中。

在政策支持、高需求、高技术要求等多重因素加持下,近视防控已成为人尽皆知的黄金赛道。然而,尽管需求巨大,但近视防控市场已多年未有创新药品推出,即便是获批不久的硫酸阿托品,也已是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老将,且因其作用机制未明、事关青少年,所以各国对该药物的审批均较为谨慎。换言之,国内仍缺乏疗效和安全性明确的药物,该领域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相比,GPN00884滴眼液无瞳孔散大效应,不会出现畏光、调节下降等不良反应,且给药时段不受限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未来,GPN00884滴眼液有望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临床治疗方案,临床及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差异化布局优势显著

纵观远大医药的产品线,其在眼科领域的布局远不仅GPN00884滴眼液。实际上,眼科领域仅为远大医药五官科板块中的一环。

作为我国主要的五官科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综合企业之一,远大医药该板块在售产品管线数量位居行业前列,核心产品包括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和血明目片、金嗓系列等。公司五官科板块治疗领域覆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科室疾病,覆盖了化学制剂、中药制剂及健康产品,包含处方药、OTC、器械、消费品等几大类别,实现院内院外全渠道覆盖,公司旨在打造集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五官生态圈

在创新研发方面,公司储备了治疗近视干眼症翼状胬肉眼科术后抗炎镇痛蠕形螨睑缘炎蠕形螨导致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多款全球创新产品,并取得了诸多重大研发进展,差异化布局优势显著。

图片来源:远大医药微信公众号

以用于眼科术后抗炎镇痛的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 (APP13007)为例,该产品于202310月完成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入组给药,并在今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该产品是首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丙酸氯倍他索眼科药物,也是15年来首个获批的激素类纳米制剂。临床结果显示,GPN00833在治疗眼科术后抗炎和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未来,该产品有望打破我国激素眼用制剂由进口产品主导的局面。

此外,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创新产品CBT-00120233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小分子多肽药物GPN00136 (BRM421)20234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及蠕形螨导致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全球创新眼用制剂TP-03202310月完成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海外注册方面,该产品已在2023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目前FDA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针对蠕形螨睑缘炎的药物。

对于未来发展,远大医药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将持续加大对全球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丰富和完善产品管线及产业布局,未来五官科板块将秉持中西联合和药械同治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行业影响力,实现业务领域新突破。

作者:小药说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子刊:社区步行可行性程度与癌症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降低有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伴有癌症病史的患者中,社区步行可行性与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之间存在关联。

最新《自然·通讯》:连接前药的共生菌,可实现靶向癌症治疗

研究员利用肿瘤微生物组固有的细菌-癌症相互作用来实现前药递送的高靶向特异性。

让人惊讶:最新研究槲寄生提取物 (ME)治疗癌症没显著效果!

今天我们癌度给大家介绍的是懈寄生提取物,最近有研究证实懈寄生提取物对癌症的治疗无实际用处。

发展变化中的癌症细胞疗法

癌症细胞治疗领域仍面临着与细胞持久性、实体瘤有效靶向和产品制造等相关的挑战。癌症细胞疗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创新和发展依然是该领域的主题。

癌症生物学系列:癌症中的生长因子与受体

癌基因及其前体——原癌基因的发现促使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是,癌基因到底如何通过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成功地扰乱了细胞的行为?

Radiology:在MRI和CT上识别癌症诊断中AI性能降低的预测变异性

人工智能 (AI)有可能通过协助放射科医生诊断癌症来减轻全球癌症负担。在过去的十年里,关于AI的癌症检测和诊断的研究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