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胃癌为什么会“传染”?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已达59%

2017-08-06 佚名 检验医学网

根据今年国际胃癌大会的报告,我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68万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一半左右。 其中,最小的发病人群已低至25岁,40岁之后的胃癌发病率将增加1倍,其中男性发病率增长尤为显着。

传染了一半中国人的病菌

根据今年国际胃癌大会的报告,我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68万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一半左右。

其中,最小的发病人群已低至25岁,40岁之后的胃癌发病率将增加1倍,其中男性发病率增长尤为显着。


为什么中国人更容易得胃癌?

其实早在1984年,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就发现:

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病的最主要原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如今,幽门螺旋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不仅致癌,几乎100%的慢性胃炎、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是由这种病菌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水源、食物传染,中国人吃饭不分餐,互相夹菜,通常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几乎全家都会被传染。这也是为什么有家族胃病史的人,要格外注意幽门螺旋杆菌。

据调查,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59%,几乎每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各地区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不早筛,发现就是晚期

伴随着胃癌发病率的增长,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如果在胃癌发病前就筛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目前中国住院病例里,九成以上都是胃癌晚期才就医,五年生存率连20%都不到。”

刘主任向我们着重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由于筛查不及时,一发现就是晚期,我国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不到普及早筛国家的1/3。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中,8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幽门螺旋杆最长可在胃中潜伏数十年。很多人有家族胃病史,甚至已经有了胃部不适的症状,仍然没有及时筛查。

其实,提前做一次幽门螺旋杆菌筛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胃癌风险,也避免了将高危型病菌的再次传染。

而如果发展到胃癌甚至晚期再治疗,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可能还会将高危型病菌传染给家人。

医生建议:

以下4种情况满足任1种,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筛查:

1. 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早期筛查

2. 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色粪便等症状

3.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 本人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史

科学治疗,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目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疗法。但过多使用抗生素,不仅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副反应,也会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一人感染,家里的孩子老人很有可能也感染了,全家都吃抗生素治疗并不现实。

其实,幽门螺旋杆菌也分为两种:低危型和高危型。

高危型菌种极易导致细胞异常,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淋巴瘤的几率大大增加,胃癌发病率是低危型的20倍以上。


不同疾病感染高危型菌种的比例

感染低危型菌种,如果身体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可以考虑改善饮食习惯,暂时不杀菌,避免抗生素过度治疗。

但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需要立即接受杀菌治疗,并让家人也进行筛查。治疗期间与家人的食物、餐具、饮水等都要分开,今后的饮食习惯也要格外得注意。

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有:

1.创伤性侵入性检查:胃镜

胃镜利用一根直径约一公分的黑导光纤维管子,由患者的嘴中伸入观察并取样。检查时因空气随管子进入胃中,胃镜碰到食道、胃壁或进入较深,可能引起胀气、恶心和疼痛感。

做胃镜侵入性强,不少人因为抵触胃镜一直不愿意做筛查。同时,胃镜下做幽门螺杆菌检测有一定漏检概率,例如取材部位刚好没有幽门螺杆菌,造成假阴性。

2.C-14尿素呼气检测

C-14尿素呼气检测是常见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但因为吞服胶囊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孕妇、哺乳期和儿童不建议做C-14尿素呼气检测。

此外,C-14尿素呼气检测只能判断是否感染,无法区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大多数的感染患者可能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杀菌治疗,可能造成抗生素的过度治疗。

3.粪便无创分型检测

在《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粪便分型检测被列为七种检测方法之一,并在临床中使用。相比常规的C-14呼气检测,粪便无创分型检测的灵敏度为93.1%,特异性达到96.8%,完全达到精确检测的要求。

通过提取肠道脱落细胞DNA和胃肠道菌群DNA,粪便无创分型检测不仅可以检测是否感染,还可以区分高危型和低危型菌种,针对不同菌种有效降低胃病和胃癌的发病几率,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7-10-20 jyzxjiangqin

    胃癌的发病机制.

    0

  2. 2017-10-07 jyzxjiangqin

    胃癌的治疗.

    0

  3. 2017-09-22 jyzxjiangqin

    HP感染率已达59%.

    0

  4. 2017-09-08 jyzxjiangqin

    胃癌的治疗.

    0

相关资讯

全球首台“胶囊内镜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

记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获悉,由该院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武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已获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并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据查证,这是全球首台可定位可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患者只要吞下一颗普通胶囊药物大小的胶囊内镜,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该机器人的总设计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介绍说,人体腹中5至7米长的

胶囊机器人亮相:吞下去可查胃病 未排出需住院

近期,在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的磁控胶囊内镜临床研讨会上,一个“胶囊机器人”亮相了。它是一个27毫米长、直径11.8毫米、体重不足5克的机器人,看起来萌萌哒。这个机器人被吞下后,可以像传统胃镜那样,检查胃部哪里出了问题。 肚子里有300多个元件 这种胶囊机器人小小的,别看它不起眼,本领可不小。它是国产自主产权的机器人,专业名字是“磁控胶囊内镜”。据研制技术人员介绍,它“肚子”

美国宾州一所学院约200名学生爆发胃病

据美国媒体报道,宾夕法尼亚州乌尔辛纳斯学院的官员于当地时间14日表示,该校大约200名学生报告胃病症状,但病因仍然是个谜团。 报道称,有部分学生最早于9日开始出现呕吐、腹泻和胃疼症状。随后,该学院餐厅被关闭,但经过检查之后,并未发现任何问题,所以再次开放。 随后,11日和12日的课程及周末活动都被取消,预计15日的课程可以恢复正常。 据该学院官员指出,多数人都报告病症

专题:幽门螺杆菌精华指南在手,轻松解决胃病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梅斯小编整理了相关幽门螺杆菌指南,供大家参考!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解读及实施意见

莫名的腹痛也许不是胃病,需警惕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在体内肾上腺发育的罕见肿瘤。 嗜铬细胞瘤可导致身体不同的症状发作。诊断通常需要多个步骤,并且有不同的因素被考虑用于治疗。

胃病患者喝茶有讲究:理想喝红茶,喝绿茶须注意几点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胃病的症状有轻有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或在饮用橙汁、咖啡或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发生。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是胃病患者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是未经发酵的,性寒,属阴,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叶绿素和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