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D 2016:降糖治疗的1+1>2

2016-11-10 赛诺菲医学部 菲糖新动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药治疗常难以长期维持血糖控制,需适时启动联合治疗。本届EASD口头汇报专场中,Jochen Seufert教授和Stefano Dei Prato教授就为我们带来一场期待已久的T2DM联合治疗讨论。传统治疗路径难以维持较好的血糖控制T2DM是一种伴多重病理生理缺陷的进展性疾病,口服降糖药物(OAD)单药治疗常难以维持合适的血糖水平。传统治疗路径奉行的是“治疗失效策略”,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药治疗常难以长期维持血糖控制,需适时启动联合治疗。本届EASD口头汇报专场中,Jochen Seufert教授和Stefano Dei Prato教授就为我们带来一场期待已久的T2DM联合治疗讨论。

传统治疗路径难以维持较好的血糖控制

T2DM是一种伴多重病理生理缺陷的进展性疾病,口服降糖药物(OAD)单药治疗常难以维持合适的血糖水平。传统治疗路径奉行的是“治疗失效策略”,即随病程进展,单药治疗失效后先增加剂量,之后再逐步联合其他OAD、加用胰岛素治疗和强化治疗。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采用“更积极的个体化血糖管理”将可能更好的控制HbA1c。

治疗失效策略与更积极的个体化血糖管理


及早联合治疗更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指南建议单药治疗3个月HbA1c不达标可联合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后HbA1c较高者可直接采用联合治疗。尽管指南进行了推荐,但真实世界中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联合治疗往往被延迟。

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对110,543例T2DM患者的调查显示,与尽早开始强化治疗(2种OAD/OAD+胰岛素)的患者相比,延迟6个月才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在5年后,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20%和26%。此外,2型糖尿病起始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与持久性(Efficacy and Durability of Initial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EDICT)研究显示,早期联合治疗较传统治疗能更好地维持血糖控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表明,早期进行联合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和微血管疾病风险,且干预结束后该获益长期持续存在。

联合治疗的用药选择

联合用药的选择可从T2DM病理生理、联合治疗获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病理生理基础

不同降糖药物可针对T2DM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发挥降血糖作用。

T2DM的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应治疗药物


2联合治疗获益

对15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新诊断或未接受过降糖治疗的T2DM患者,早期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促泌剂、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相较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HbA1c和空腹血糖水平(FPG)降幅更大、HbA1c达标率(<7%)更高。

T2DM患者早期联合治疗的荟萃分析结果


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能更好改善血糖控制。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有效性比较


总结本场专题讨论的意见:T2DM患者联合降糖治疗被延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会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如果能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早开始联合治疗,除了能尽快获得血糖改善,还能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原始出处:

1. 2016 EASD #S08.1_Two types are better than one
2. 2016 EASD #S08.2_From the start combination therapy
3.Phung OJ, Sobieraj DM, Engel SS, Rajpathak SN. Diabetes Obes Metab 2014,16(5):410-417.
4.Wu D, Li L, Liu C. Diabetes Obes Metab 2014,16(1):30-37.

作者:赛诺菲医学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9-05 okhuali
  2. 2016-11-15 忠诚向上

    好好看下

    0

  3. 2016-11-13 ylzr123

    T2DM患者联合降糖治疗被延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会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如果能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早开始联合治疗,除了能尽快获得血糖改善,还能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0

  4. 2016-11-12 qilu_qi

相关资讯

Cell:协和医学院李平平教授等揭示二型糖尿病逆转新希望

最近,中国医学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李平平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errold M. Olefsky教授的联合团队在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揭示了通过阻断galectin-3 (Gal3)这一蛋白,可以有效逆转糖尿病或肥胖症模型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受等症状。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Cell》期刊上。▲李平平教授(左)和Jerrold M. Olefsky教授(右)(图片来

新血脂指南:走中国路 穿中国鞋(2016年修订版)

10月24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重磅发布,新指南距2007年发布的上一版指南已接近十年。新指南有哪些更新变化?哪些关键要点值得关注?本期,特为读者奉上指南撰写专家和心血管领域专家的权威解读。 集本土化、权威性、公益性、科学性于一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胡大一近十年来,血脂领域国际国内的研究和观点发生了巨大变化,血脂指南的更新势在必行。从

BRH Medical创新伤口愈合疗法在美国和中国获得专利

经临床证实,该系统能够减少伤口疼痛并加快伤口愈合。

双11来了,11篇糖尿病指南免费下(附下载)

   1. 2016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版) 2. 2016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 3.2016 内科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内分泌科指南 4.2016 临床实践指南: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早期识别,诊断,管理以及随访-内分泌科指南&n

EASD 2016:当糖尿病“邂逅”痴呆,防治新路在何方?

在第52届EASD年会“糖尿病与痴呆”专题讨论会中,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的Geert Jan Biessels教授围绕“糖尿病与痴呆:不仅仅是偶然发现”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就糖尿病相关痴呆的病理机制、发生发展预测、高危患者筛查、防治目标等方面发表了个人见解。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两种主要类型。很多较高证据级别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风险比(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