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小病灶大问题,老年人体检人人都有的“白质病变”,如何服药才能延缓进程?

2022-03-1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对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的WMC进展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经常患者会看到这样的诊断或影像学报告,“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缺血性脱髓鞘”,“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病”等等。当患者问及这个问题时,医生的解答往往是小血管堵了。老百姓就算得了小的梗死,经过一段治疗后往往恢复得不错,于是无论患者和医生都不再去深究了,小小梗死放任自流了。

但这样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这就是在这要引出的话题——脑小血管病,它是小病灶大问题。脑小血管病是一组脑内小血管缺血或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小的卒中,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走路变慢,二便障碍,核磁共振通常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灶,缺血性脱髓鞘或脑白质疏松,微出血。

其中,进行性脑白质改变(WMCs)是脑小血管最突出的特点。为了比较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对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的WMC体积变化的影响,来自韩国的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将中度或重度WMCs并在脑MRI中检测到至少一个腔隙性梗死的参与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组。西洛他唑缓释剂(200mg)或阿司匹林(100mg)每天服用一次,持续2年。主要结果是MRI上WMC体积从基线到2年的变化。次要影像学结果包括裂隙或脑微出血数量的变化,DTI上FA和MD的变化以及脑萎缩。次要临床结果包括所有缺血性中风,所有缺血性血管事件,以及认知、运动功能、情绪、泌尿系统症状和残疾方面的变化。

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256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西洛他唑(n=127)和阿司匹林(n=129)组。在2年内,两组的WMC体积占WM总体积的百分比和WMC体积占颅内体积的百分比都有所增加,但这两项分析都没有显示出组间的明显差异。

与西洛他唑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在正常外观的WMs中的MD直方图的峰值高度明显降低。与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显著降低了缺血性血管事件的风险(0.5/100人年VS 4.5/100人年;HR=0.11[95%CI,0.02-0.89])。

综上,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对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的WMC进展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Cilostazol Versus Aspirin on White Matter Change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1.035766. Stroke. 2022;53:698–7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 脑白质高信号与腔隙性脑梗死风险增加相关

背景: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增加。这两者是否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者利用遗传数据,评估WMH相关遗传易感性因素是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一致,因此判断两者是否有共同的机制。方法:研究者应用遗传风险评分的方法来探讨社区人群WMH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MRI证实存在腔隙性脑梗死(n = 1373),心源性栓塞(n = 1331)和大血管性梗死(n = 1472)相关。急性脑

STROKE:利用MRI探究不同血管危险因子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血管风险因子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相关性已有报道,这也许是因为诊断的差异性和潜在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理的异质性。在一项大型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之中,研究人员探究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子的特征和MRI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STROKE上。

Neurology:较之心梗,脑梗后的抑郁风险更高

较之心梗,脑梗后的抑郁风险更高

Neurology: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年龄和梗死体积是预后质量的关键指标

恶性大脑中动脉(MCA)梗塞,年龄和梗死体积是预后质量的关键指标

Neurology: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中风,静脉回流状态和康复效果息息相关

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中风,静脉回流状态和康复效果息息相关

腔隙性脑梗死常发生的部位-颅脑MRI正常解剖与病变解析_问题2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颅脑MRI正常解剖与病变解析_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