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数据共享 每天新增数据1600多万条

2017-08-31 文汇报 唐闻佳、宋琼芳

上海的医疗数据正从纸端搬上“云端”。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自2011年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至今,已实现全市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数据共享,每天新增1600多万条(累计近300亿条)数据在上海市健康档案数据平台奔跑。更重要的是,这些奔跑中的数据打破了各家医疗机构彼此割据的“数据烟囱”,已初步形成上海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医疗数据跑起来有什么用?貌似看不见的医疗数据与信息连通已让患者、医务

上海的医疗数据正从纸端搬上“云端”。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自2011年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至今,已实现全市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数据共享,每天新增1600多万条(累计近300亿条)数据在上海市健康档案数据平台奔跑。

更重要的是,这些奔跑中的数据打破了各家医疗机构彼此割据的“数据烟囱”,已初步形成上海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

医疗数据跑起来有什么用?

貌似看不见的医疗数据与信息连通已让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乃至行业管理者尝到甜头,不仅能让百姓便捷就医,引发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更成为上海深化医改的得力助手。

“互联网+医疗惠民”让百姓更乐活

在业务量快速增长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解决就医“急、难、愁”问题,促使它要转型成为“智慧医院”。“就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医院,让患儿就医更方便。”副院长高春辉说,该院于去年启动上海儿童互联网医院,尽可能地把诊断、治疗之外的环节都搬到“线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如今去上海市儿童医院看病,挂号、付费、就医指导等都可在指尖完成,医院还在线为患者提供预检,并将患者精确导流给相应的医生。

一年多来,它已提供预检分诊、精准预约1.4万多人次,患者大量就医时间节约了下来。

上海市儿童医院也是建设儿科医联体的先行者。五年来,该院通过信息化互联互通带动区级医院与母院“同质化”发展,让居民放心在家门口看儿科,使上海对儿科医联体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医疗资源联合,更是“信息的联合、规范的联合和标准的联合”。

上海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止落子“治疗”,更在“预防”。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患糖尿病多年的戚大妈,只见她正熟练地操弄一款手机App,查询自己的血糖情况、医生治疗建议。原来,这款“上海健康云”市民端应用可以在线提供慢病风险评估、健康档案调阅、在线问诊、在线签约、预约挂号转诊、免疫规划、亲情账户等服务,引导市民开展慢病自主管理。截至目前,该服务已覆盖上海全市122个社区,实现9万余名社区居民线上注册,有7000余名家庭医生提供线上服务,120余万名居民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物联网监测设备测量体征。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已构建起全市统一的健康管理云平台,并通过让“上海健康云”用户端在市民、家庭医生、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等人群的手机上安家,力求打造一个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让老百姓更乐活。

医疗数据全市打通,分级诊疗跑起来

在上海,海量数据还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更好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申城建设更科学有序的就医体系。

目前,上海已实现全市400多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共享,达成“两个任何”:在全市任何一台医生工作站上,都可调阅患者任何一次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叶涛说,如此信息化程度,对把居民留在社区就医帮助很大。

比如,如今上海市三级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的50%,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基层医生可以帮助签约居民预约专家号、向上级医院转诊。居民转诊回社区后,基层医生也能看到患者在上级医院的就诊记录,这有利于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连续、规范的治疗,减少重复检查。

区域内影像、心电、检验、超声等会诊中心的建立,也扩大了市级优势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为社区医疗提供了有效支撑。“正是依靠数据互联互通,使得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更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黏性更强。”叶涛说。

大数据犹如镜子,医院悄然自我改良

在医疗大数据应用方面,上海已找到一条监管公立医院的新路径。

“建立良好的医院系统生态,必须形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评价的‘度量衡’,这样一切才有可比性。”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主任谢桦介绍。

如今,凭借每天在上海市健康档案数据平台上新增的1600万条至2000万条数据,以及积累的近10亿份门急诊数据和1000多万份住院病案,上海建立起了评价考核医院绩效的统一标准,引入统一的指标来评价每家医院收治病种和诊疗技术的难易程度、费用结构是否合理等。

如此大数据应用,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每家医院在全市医疗机构中的排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告诉记者,身为三级医院,如果住院综合指数低,就意味着医院救治疑难杂症的能力不够。

至于医院管理,之前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如今借助大数据抓取,可以精准显示出很多问题,包括这家医院到底在从事何种难度的手术,同级医院比较到底谁的收费更合理。

采访中,医院院长们对这个指标体系表现出很大兴趣,不少人谈到,这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坐标系”,也将对公立医院改革产生很强的导向作用,推动医院悄然进行“自我改良”。当然,最终的受益者是看病的老百姓。

作者:文汇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沪援疆医生开门诊,17对不孕患者当父母

当专家将“已可见胎儿心管搏动”的化验单交到李娜手上时,婚后3年不孕的她热泪盈眶。李娜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花费不少却无果。正当她准备放弃时,听说市中心来了一位上海医生,李娜求诊后,根据医生建议的同房时间并服用了促排卵药物后,一次试孕成功。上述医生即上海援助克拉玛依医院专家张平。他于今年5月开诊生殖内分泌门诊,两个多月来,已经有17对不孕夫妇助孕成功。像这样的援疆干部还有很多,医疗组成员孙韬、贺天临

上海**妇婴保健院:医生可获10个月“带薪科研假”

日前,从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发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以22项总经费2115万元的成绩,成为全国妇产科医院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多的医院,它的项目总数超过上海另外两家知名妇产科医院的总和。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第一”的妇产科医院,是科研领域的“后起之秀”,2009年时,它才拿到全院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今年,仅医院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生

上海发布备案政策 比两票制更大的冲击来了

8月24日,上海食药监局公布《上海市医药代表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在本市派驻医药代表的生产企业,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药代表信息登记。

上海发布新规:药代全部备案

日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上海市医药代表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意见的公告,要求凡是在上海市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的医药代表,都应当进行登记备案。医药代表全部登记备案《意见》指出,凡是在上海市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的医药代表,都应当进行登记备案。本市医药代表的登记信息,由其受聘的药品生产企业负责审核、录入,并对所登记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任何人不得伪造、变造、出借或转让医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团队创造肺癌诊疗“中国速度”,惊艳世界!

近日,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团队的苏春霞教授在英国马斯登皇家医院访学期间应邀在欧洲癌症协会(ECC)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官方期刊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6年影响因子6.029),系统地介绍了其团队历时近十年,创造的晚期肺癌精准化诊疗路径。这是我国肺癌诊疗体系第一次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也是我国晚期肺癌诊疗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标志

上海欲重拾生物医药领先地位:明确发展现代中医药等四大方向

上海欲重拾生物医药产业的全国“领头羊”地位。8月30日,《上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到2020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外包与服务中心和具有配置全球资源能力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五大10万亿元级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