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NS:男性新生儿导尿管定位的外部解剖标志

2024-05-06 小文子 MedSci原创

研究表明,根据外部解剖标志预测导尿管插入长度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对护士或医生来说,选择解剖标志是确保导尿管正确放置的安全方法。

导尿不当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导尿管打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大多数都集中在无菌技术上,而缺乏关于新生儿导尿管最佳插入长度的指南。为了保证男性新生儿导尿的安全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导尿管最佳的插入长度,此外,研究还探讨了通过外部解剖标志确定男性新生儿导尿管插入长度的可行性。

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纳入需要Foley球囊导管进行导尿的住院男性新生儿。

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试点研究(2019年2月~12月),比较新生儿导尿管的实际插入长度与根据解剖标志预测的插入长度,目的是测试使用脐部作为导尿解剖标志的可行性,并确定插入长度方程;第二部分为主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以验证导尿管插入长度方程。

试点研究纳入10名男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56±0.91 kg。数据显示,5例新生儿脐部至尿道口的距离与实际插入长度相等。然而,3例新生儿脐部至尿道口的距离比实际插入长度长0.5~1.5 cm,而2例新生儿比实际插入长度短(分别为0.4和1.6 cm)。因此,在主要研究中,在预期导尿管长度方程中添加的额外距离为2cm。根据试点研究数据,确定主研究中导尿管预期插入长度(A)的公式为“A (cm) = A1 + A2 + 2”,其中A1为脐下缘至阴茎基部的长度,A2为尿道口至阴茎基部的长度。

主研究纳入67名男性新生儿,平均体长50.66±2.93 cm,平均体重3.33±0.70 kg。导尿管实际插入长度为8.77±0.94 cm,预期插入长度为10.89±0.95 cm。预期插入长度均超过实际插入长度0.5-4.6 cm,认为适合该项操作。

研究表明,根据外部解剖标志预测导尿管插入长度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对护士或医生来说,选择解剖标志是确保导尿管正确放置的安全方法。

原文出处:

Qin Yang, Mingyan Hei,External anatomical landmarks for urethral catheter positioning in male newborn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24,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4.104742.

作者:小文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BJS:腰麻下全髋关节置换不必常规留置导尿

对于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在内的很多手术而言,尿潴留都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尿潴留通常需要间断或留置导尿,而导尿可能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有研究证实,尿管留置的时间是尿路感染最大的风险因素,间歇性导尿对尿路感染的风险有累积效应。尿路感染,尤其是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可导致血原性败血症,播散到内置物,继发全髋置换术后的假体感染。手术时间较长时,通常都会留置导尿,一方面检测尿量,另一方面也可指

很多科室都可以解决尿不出来的难题,我说的不是插尿管

尿不出来,是很多老年男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急诊科、普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等科室也经常接诊到这类患者,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经常被请去会诊的原因之一。虽然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是最常考虑的病因,但是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可能导致“尿不出来”。下面介绍几个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会诊病例。

NEJM:导尿后紫色尿液-病例报道

尿液中的吲哚酚硫酸盐经尿液排出后,可被细菌酶分解,形成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蓝色和红色,混合后会形成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