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Med:高血压与二尖瓣反流密切相关

2017-10-20 朱柳媛 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英国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纳入550万英国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发现,高血压与二尖瓣反流密切相关。

近期,英国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纳入550万英国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发现,高血压与二尖瓣反流密切相关。

该研究显示,自11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二尖瓣反流风险增加26%。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或者脉压每升高15mmHg,二尖瓣反流风险也增加相似的幅度。

研究人员还发现,收缩压与二尖瓣反流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衰等能影响左室的疾病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甚小(HR=1.22)。

然而,收缩压与二尖瓣狭窄无明显关联。

主要研究者KazemRahimi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常见且可致残的心脏瓣膜病,并不是以往想象中的不可避免的老龄化结局,也许是可预防的。”上述结果提示,血压控制可能在二尖瓣反流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认为,考虑到人群中尤其老年人中二尖瓣瓣膜病患者群数量庞大,而且疾病负担日趋增加,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全球的医疗政策和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原始出处:

作者:朱柳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SC2012: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经皮植入MitraClip显著改善

慕尼黑消息:一项注册研究发现,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经皮植入MitraClip 1年后,其症状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博士Wolfgang Schillinger及其同事报告称,使用MitraClip1年以后的567例患者中,有79%的患者二尖瓣反流完全消失或降至轻度水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94%)无需再进行手术治疗。Schillinger在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会议上称,在功能改善方面,

JACC:二尖瓣反流:经皮修复和手术效果相当(5年随访结果)

在EVEREST II(血管内瓣膜边缘对边缘修复研究)研究中,用一个新的经皮装置治疗二尖瓣反流(MR)安全性优于外科手术,但在1年时MR减少不太有效。本研究旨在评估与传统的MV手术相比,MitraClip设备最后5年的临床结果和经皮二尖瓣(MV)修复的耐用性。3+或4+级的MR患者被随机接受用该设备进行经皮修复或常规的MV手术,以2:1的比例进行分配(178:80)。患者前瞻性同意进行5年的随访。

JACC:经皮成形术系统治疗慢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安全可行

对于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目前的手术和医疗治疗选择是有限的,并且还需要额外的干预方法。本研究试图从可行性研究中用一种新的直接成形系统报告安全性和性能数据。该研究前瞻性纳入了71例中重度FMR患者(平均67.7±11.3岁,左室[LV]射血分数34.0±8.3%),并且一直接受稳定的医疗心脏衰竭用药。设备成功率为70.4%(n=50/71)。未发生术中死亡事件。在接受植入的患者中,4例患者接受

葛均波院士团队又有重大成果转化:有了TA,可以不用开胸换瓣啦~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团队最近发明了专治二尖瓣反流的瓣膜夹合器。对于二尖瓣反流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或手术时机。所以,通常治疗它的方法:外科手术是首选!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寿命。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的技术原理图只不过,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许多高危患者不能耐受

Int J Cardiol:中国心血管病调查:国人18.4%有二尖瓣反流,1.2%为中重度

近日,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课题组对近3万≥35岁人群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自然人群中男女二尖瓣反流检出率较高均为18.4%,而且随增龄还有增高趋势。此外,二尖瓣反流程度也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其中35~50岁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检出率为0.3%,在51~64岁组为0.9%,在≥65岁组为2.2%。总体上有1.2%的人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不同地区二尖瓣反流检出也有差异,其中东部人群二尖瓣

Radiology:心脏MR应变:非侵入性评价左心房心肌纤维脂肪组织替代的生物学指标

左心房重构既是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也是其进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深入了解心房重构机制可为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见解。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脏磁共振(MR)评价左心房应变量化与组织病理学左心房纤维脂肪组织重构的相关性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