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基因型引导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皮质下梗死中的应用

2023-03-26 Naomi MedSci原创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提供了 II 类证据,表明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比,在成人急性轻微单个皮质下小梗死患者中降低了卒中复发的风险。

单个小的皮质下梗死(SSSI) ,通常称为“腔隙性梗死”或“腔隙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5% 。传统上,SSSI 被认为是由小动脉疾病(SAD)引起的,伴有潜在的血管改变,如脂肪玻璃样变性或纤维蛋白样坏死;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SSSI 也可归因于遗传性动脉疾病(P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源于穿透性分支,导致局部分支闭塞和皮质下梗死。随着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甚至高分辨率 MRI (HR-MRI)等成像方式更容易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 SSSI 相关的 PAD 更频繁地被确定并被认为是 SSSI 指数的常见原因。这一证据表明 SSSI 是一种具有多种机制的异质性发病机制,最常见的包括脂肪玻璃体沉积症和 PAD。在以医院为基础的亚洲人群研究中,颅内动脉狭窄(ICAS)患病率较高,大多数与 SSSI 有关的颅内疾病至少有中度狭窄,占 SSSI 病因的30-50% 。在有相关 ICAS 的 SSSI 患者中,卒中复发风险高于 SAD 患者,与脑动脉狭窄相关的非腔隙性卒中相似。SSSI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亚型。使用 SSSI 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尚不清楚。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试图测试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在高危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 II (CHANCE-2)试验中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 SSSI 患者卒中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 CHANCE-2试验中,携带 CYP2C19功能丧失(LOF)等位基因的轻度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被随机分配到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安慰剂氯吡格雷加180mg 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在第1天,随后在第2-90天每天两次90mg)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慰剂替格瑞洛加300mg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第1天,随后在第2-90天每天75mg)。头21天应用阿司匹林。患有 SSSI (弥散性加权成像病灶直径≤20mm)被纳入本分析,并根据是否有负责的颅内动脉狭窄(ICAS)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 SSSI+ICAS 和 SSSI-ICAS。主要疗效结果是在90天时发生新的卒中。

  • 在2143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340名患者负责 ICAS,1803名没有。
  • 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减少了所有 SSSI 患者的卒中复发(HR: 0.54; 95% CI: 0.38-0.79; P = 0.001)。
  •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 SSSI-ICAS 组35/901(3.9%)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72/902(8.0%)发生卒中复发(HR: 0.45; 95% CI: 0.29-0.68; P < 0.001)。
  • 在 SSSI ICAS 患者中,相应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176(8.2%)和13/164(7.9%)(HR: 1.20; 95% CI: 0.45-3.23; P = 0.71; P 相互作用 = 0.08)。
  • 中度至重度出血的风险仅发生在 SSSIICAS 患者(5/901[0.6% ]比5/902[0.6% ])。

在这项预先指定的亚研究中,在携带CYP2C19 LOF等位基因的SSSI患者中,替格瑞尔-阿司匹林在降低90天卒卒中险方面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虽然没有异质病因相互作用的治疗,但SSSI-ICAS患者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比SSSI-ICAS患者更大。

这项研究提供了 II 类证据,表明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比,在成人急性轻微单个皮质下小梗死患者中降低了卒中复发的风险。

文献来源:Liu H, Jing J, Wang A, et al. Genotype-Guid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ith a 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an 25]. Neurology. 2023;10.1212/WNL.0000000000206775. doi:10.1212/WNL.0000000000206775

作者:Naom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LancetNeuro: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动脉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动脉内BMMNC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的,但180天后mRS没有明显改善。

Stroke:吸烟对卒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死亡率可以翻倍!

与从不吸烟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持续吸烟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BMJ子刊:2005-202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因卒中及其亚型导致的预期寿命损失情况

尽管年龄标准化的YLL率和由卒中引起的预期寿命损失有所下降,但卒中仍然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快速急救处理?

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干细胞疗法与针刺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前瞻性综述

中风是全球导致严重残疾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已被开发用于治疗中风并降低脑损伤的死亡率和残疾率。针灸可以通过物理刺激激活内源性恢复,已被应用于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和康复。

Neuron: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团队揭示胆红素加重脑卒中损伤

本文发现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胆红素及其中间产物可直接激活TMPR2通道,引起神经元过度兴奋性,促进神经元死亡,加重梗死面积。

拓展阅读

突发脑梗死替奈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获得好效果

80 岁男性突发脑卒中,约 2.5 小时后入院,经检查评估行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术,给予多种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嘱定期复查。

JAN: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轨迹模式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者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别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更个性化和优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长期照护需求。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