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国内学者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诱发炎症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0-07-28 佚名 病毒学界

研究团队通过运用临床病人样本转录组和定量蛋白质组的多维组学研究方法来揭示SFTSV感染的潜在致病机制。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珂研究组与肖庚富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FTSV Infection Induces BAK/BAX-Dependent Mitochondrial DNA Release to Trigger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诱发BAK/BAX激活依赖的线粒体DNA释放激活NLRP3炎症小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在我国首次发现,并在东亚地区传播流行的病毒性新发传染疾病,由新型蜱传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引起。该病起病急骤,临床病死率高(12-50%)。目前,尚无针对SFTSV的有效疫苗。因此,亟需深入解析SFTSV感染的致病机理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研究团队通过运用临床病人样本转录组和定量蛋白质组的多维组学研究方法来揭示SFTSV感染的潜在致病机制。多维组学联合分析发现炎症反应与疾病进程和致死结局高度相关,而SFTSV感染诱发的线粒体损伤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SFTSV感染诱发线粒体DNA的氧化,激活BAK/BAX促使氧化形式的线粒体DNA向胞质内释放,胞质内氧化形式的线粒体DNA结合并激活NLRP3炎症小体,从而导致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这项研究揭示了SFTSV感染诱发线粒体DNA的氧化和胞质内释放,进一步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机制,为SFTS的临床治疗方案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淑芬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黎浩研究员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珂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团队的张磊砢副研究员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刘玮研究员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基金的支持。

原始出处:Shufen Li, Hao Li, Yu-Lan Zhang, et al. SFTSV Infection Induces BAK/BAX-Dependent Mitochondrial DNA Release to Trigger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 Cell Rep. March 31, 202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Clin Virol:低出生体重和头围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潜在生物标记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病毒感染,且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的非遗传病因。有症状cCMV感染疾病新生儿具有长期神经后遗症高风险。然而,大多数cCMV感染是无症状的,

国家卫健委:多省份报告5万余份病毒检测样本结果均为阴性

7月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张志强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密切关注食品与新冠肺炎的关系。专门部署开展国内外相关信息的收集与

“病毒猎手”李艳教授:面对病毒 向前一步

李艳教授的职业生涯都是在与感染性疾病打交道。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武大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科的科主任,去年她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培养接班人上,因为59岁的她将要退休。然而,新冠肺

医院要停用这种设备,权威研究发现,其有利于病毒传播

最近发表在《麻醉学》(Anaesthesia)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使用其他设备及完全不使用设备相比,使用某种特定的气雾隔离罩(Aerosol box,如下图)会显着增加空气中病毒悬浮颗粒的扩散。

PNAS: 高福院士团队揭示A族肠道病毒利用“一石二鸟”受体KRM1入侵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生化实验发现CV-A10的成熟病毒粒子与KRM1受体在中性(生理条件)及酸性(内吞体条件)环境下均可高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