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CANCER RES:Ipilimumab治疗低甲基化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2018-08-13 MedSci MedSci原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低甲基化治疗失败后预后较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Ipilimumab治疗低甲基化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低甲基化治疗失败后预后较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Ipilimumab治疗低甲基化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纳入接受低甲基化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患者接受两个剂量的Ipilimumab单药诱导治疗(DL;3和10mg/kg)后进行维持治疗。使用CTCAE.4和IWG-2006评估毒性和治疗反应。作者还对连续的标本进行免疫检测及T细胞受体测序。研究最终纳入7个中心的29例患者。在初始DL1(3mg),6例患者中3例出现2-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断药物或系统应用了类固醇后可以逆转。在DL2,5例患者中4例出现2级或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最佳反应为1例患者出现骨髓完全缓解。7例患者出现病情稳定时间≥46周,其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1年。5例患者接受了异体移植。中位生存时间为294天。达到病情稳定或骨髓完全缓解的患者表达ICOS的T细胞比例显着增加。

文章最后认为,Ipilimumab 3mg/kg治疗低甲基化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安全性良好,但是作为单药治疗效果有限。表达ICOS的T细胞增加可能用来预测临床获益。

原始出处:
Amer M.Zeidan,Hanna A.Knaus,et al.A Multi-center Phase ⅠTrial of Ipi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following Hypomethylating Agent Failure.CLIN CANCER RES.Agugust 2018 doi:10.1158/1078-0432.CCR-17-376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LIN CANCER RES:NY-ESO-1疫苗联合地西他滨可以诱导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

高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治疗选择有限。氮杂核苷,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是MDS的一线治疗药物,会诱导高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NY-ESO-1启动子甲基化和基因表达。之前的研究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地西他滨治疗后会出现NY-ESO-1表达。在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中使用NY-ESO-1疫苗可以利用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NY-ESO-1激活NY-ESO-1特异性MDS导向的细胞毒T细胞免疫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18.V2)

2018年2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管理指南2018年第2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 指南更新摘要 初始评估 附加检查和分类 预后类别低,中级-1治疗 预后类别中级-2,高级治疗 相关贫血评估/治疗随访 支持性治疗 2016WHO分类 预后评分系统 基因突变频繁 遗传突变与倾向MDS/AML/MPN 光谱无痛性骨髓造血障碍 流式细胞术的建议

Blood:造血干细胞Srsf2[P95H]突变启动髓系偏倚和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及髓外增生异常(MDS/MPN)综合征

SRSF2突变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及髓外增生异常(MDS/MPN)综合征。SRSF2突变聚集在第95位脯氨酸,最常突变成组氨酸(P95H)。经过阳性筛选,见于疾病早期,已在年龄相关的克隆造血中被发现。目前尚不明确SRSF2突变如何影响造血、促进骨髓偏倚和MDS/MPN的发展。先前已报道了两种Srsf2[P95H]突变的小鼠模型,但都没有再现SRSF2突变疾病的很多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19.V1)

2018年7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管理指南2019年第1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 指南更新摘要 初始评估 附加检查和分类 预后类别低,中级-1治疗 预后类别中级-2,高级治疗 相关贫血评估/治疗随访 支持性治疗 2016WHO分类 预后评分系统 基因突变频繁 遗传突变与倾向MDS/AML/MPN 光谱无痛性骨髓造血障碍 流式细胞术的建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8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中医学定义为“髓毒劳” 。“髓”代表病位,“毒”*代表病性,“劳”代表病状。本病病机特点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毒和瘀为邪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正虚。 目前已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MDS专家共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

Blood:Crbn I391V突变使小鼠对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治疗敏感

中心点:Crbn[I391V]小鼠可降解已知的沙利度胺衍生物靶点,再现沙利度胺诱导的血细胞减少和致畸性。Ck1α降解可充分解释携带del(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沙利度胺体内治疗的窗口期。摘要: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均可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携带del(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但这些分子在小鼠模型中缺乏活性,限制了对其治疗活性或体内毒性的研究。Emma C. Fink等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