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机器人亮相:吞下去可查胃病 未排出需住院

2015-05-18 佚名 华商报

近期,在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的磁控胶囊内镜临床研讨会上,一个“胶囊机器人”亮相了。它是一个27毫米长、直径11.8毫米、体重不足5克的机器人,看起来萌萌哒。这个机器人被吞下后,可以像传统胃镜那样,检查胃部哪里出了问题。 肚子里有300多个元件 这种胶囊机器人小小的,别看它不起眼,本领可不小。它是国产自主产权的机器人,专业名字是“磁控胶囊内镜”。据研制技术人员介绍,它“肚子”


近期,在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的磁控胶囊内镜临床研讨会上,一个“胶囊机器人”亮相了。它是一个27毫米长、直径11.8毫米、体重不足5克的机器人,看起来萌萌哒。这个机器人被吞下后,可以像传统胃镜那样,检查胃部哪里出了问题。

肚子里有300多个元件

这种胶囊机器人小小的,别看它不起眼,本领可不小。它是国产自主产权的机器人,专业名字是“磁控胶囊内镜”。据研制技术人员介绍,它“肚子”里藏着300多个元件,包含着40多项国际技术专利。集成了LED照明、成像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的专业芯片和图像压缩传输技术等。

在胶囊机器人发明之前,胃糜烂、溃疡、息肉或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的疾病检查手段几乎只能依靠传统的电子胃镜,而电子胃镜存在着检查痛苦大、反复使用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无痛的胃镜检查又得承担使用麻药带来的风险等。

在胃里可四处游走 一次性使用

使用“小胶囊”机器人检查,会有怎样的感受?在志愿者魏先生的配合下,医生开始为他检查。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魏先生穿上特制的“马甲”,将一次性使用的“小胶囊机器人”吞了下去。

这个小机器人进入胃里后,听从医生的无线磁场遥控指令,在胃里翩翩起舞,在医生的操控下可以仰视、俯瞰、旋转,还能跳跃,从而查遍角角落落。

特制的“马甲”其实是一个便携记录仪,它能记录下图像,并通过数据线传到电脑里,供医生分析和诊断。

在小胶囊机器人的检查下,魏先生的胃里哪些部位存在哪些问题,一目了然,大约花费了15分钟。魏先生说,在检查过程中他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如未自然排出 需住院治疗

完成任务后,机器人将被自然排出体外。医护人员还将使用胶囊定位仪确定它是否已被排出体外,如果发生个别“小胶囊”滞留体内的情况,还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如今,这种胶囊机器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应用,据说价格为数千元一次,高于数百元一次的胃镜检查。该胶囊机器人将在西安部分医院开始正式临床应用,但目前检查一次的费用尚未确定。

技术人员介绍,诊断病情只是机器人的一个功能,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机器人应用到治病领域。比如以色列就开发出一种“震动胶囊”,可以通过在肠道里震动给结肠“按摩”,从而治疗便秘。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5-05-22 jasonuclear

    震动胶囊!!最后亮了

    0

相关资讯

全球首台“胶囊内镜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

记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获悉,由该院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武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已获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并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据查证,这是全球首台可定位可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患者只要吞下一颗普通胶囊药物大小的胶囊内镜,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该机器人的总设计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介绍说,人体腹中5至7米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