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Pharmacol: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失巢凋亡、ceRNA调控网络与中医药的研究

2024-02-01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探讨BIRC5、SFN、UBE2C、SPP1、E2F1等10种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疾病中的意义。

背景:细胞癌(HCC)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90%,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然而,失巢凋亡(anoikis)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由细胞脱离细胞外基质和邻近细胞引发,在各种生物学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发育动力学、组织稳态的维持、疾病发病机制,尤其是癌细胞的转移性扩散。令人惊讶的是,对失巢凋亡的耐药性允许恶性细胞逃避这种自然死亡途径,使它们能够在体内的远处存活和建立。

在此背景下,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虽然ARGs与各种肿瘤类型的预后相关性已得到认可,但缺乏对HCC背景下ARGs的全面研究。因此,探索和表征在HCC中具有预后意义的ARGs是科学界的当务之急。

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BIRC5、SFN、UBE2C、SPP1、E2F1等10种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在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疾病中的意义。

结果: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分析,发现这些ARGs参与了组织稳态、离子转运、细胞周期调控和病毒感染途径等重要过程。此外,发现5种ARGs的预后价值与免疫细胞浸润有显著相关性。临床数据集分析显示BIRC5表达与HCC病理进展(包括病理分期、T期、总生存期(OS)和种族)有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 (ceRNA)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从中药中鉴定出10种可能调控BIRC5的生物活性化合物。随后的体外实验证实了桔梗皂苷D(其中一种已确定的化合物)对ceRNA网络中的关键元素的影响。

讨论: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用于肝癌中以酒精为中心的预后模型和免疫相关的ceRNA网络,揭示了潜在的调节靶点。这些见解有助于我们对HCC病理的理解,并可能促进改进的治疗干预。

原始出处:

Guo S, Xing N, Du Q, Luo B, Wang S. Decipher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s: a study on anoikis, ceRNA regulatory network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nt Pharmacol. 2024;14:1325992. Published 2024 Jan 12. doi:10.3389/fphar.2023.1325992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Med:海军军医大学程树群/刘艳芳发布信迪利单抗在高危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辅助应用的最新结果

该研究评估辅助药物信迪利单抗(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CDD:ZBTB7B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关键环节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不幸的是,这种疾病通常在已经进展到晚期时才被诊断出来。因此,充分了解恶性转化在早期癌前病变中如何发生非常重要。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肝细胞癌MRI半自动化分割

最近,深度学习(DL)作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领域,已经在各种复杂的任务中提供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卷积神经网络工程(CNN)代表了DL的一个领域,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图像本身作为输入。

J Ethnopharmacol:珍珠梅通过调节VEGFR和c-Met/凋亡通路发挥抗肝细胞癌活性

探讨珍珠梅水提物冻干粉(FDSS)通过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IgH重排检测来打假—肝细胞癌or肝淋巴瘤or肝假性淋巴瘤

本文介绍了一例疑似HCC、经术后诊断为肝脏RLH的病例。

J Hepatol:肝癌监测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生存

HCC监测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治愈性治疗和生存率改善相关,但合并估计值存在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