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炎症性肠病日:梅斯与您携手同心,共筑健康!

2017-05-18 MedSci MedSci原创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同心,共筑健康”。炎症性肠病(IBD)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慢性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为一组疾病的总称有两种常见的类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IBD),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同心,共筑健康”。

炎症性肠病IBD)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慢性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为一组疾病的总称有两种常见的类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其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发病年龄多在20-49岁,重症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可有皮肤、粘膜、眼、关节、肝胆等肠外表现。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症,病变累及消化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阶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瘘管、肛周或肛管病变等。发病年龄多在18-35岁。

在炎症性肠病日来临之际,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检查、治疗及新进展等,梅斯学院邀请到了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江学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炎症性肠病的系列课程。
【1】如何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上)
   如何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下)
【2】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
【3】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实践与展望
【4】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治疗炎症性肠病
【5】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控制进展
【6】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7】克罗恩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上)
【8】克罗恩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下)
课程如此精彩,不容错过,点击链接加入学习吧!
听课后您可以在课程下方的评论区发表学后感或向江教授提问,我们将选取优质问题进行回复并向提问者赠送积分。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06-06 jyzxjiangqin

    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0

  2. 2017-05-20 ylzr123

    感谢小编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盛的精神大餐,同时也向作者致谢!认真学习了,点赞!

    0

  3. 2017-05-20 ylzr123

    感谢小编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盛的精神大餐,同时也向作者致谢!认真学习了,点赞!

    0

  4. 2017-05-20 一闲

相关资讯

2017ECCO精彩看点:钱家鸣: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现状与挑战

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现状与挑战 讲师:钱家鸣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PNAS:秦骏研究组揭示组蛋白H3K27三甲基转移酶EZH2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重要功能及调控机制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秦骏研究组的研究论文Epithelial EZH2 Serves as an Epigenetic Determinant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by Inhibiting TNFα-mediated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过度炎症反应以及

2017ECCO精彩看点:钟捷:炎症性肠病(IBD)的个体化治疗新理念

2017年2月15-18日,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2017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掌握会议新动态,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钟捷教授,进行了视频解读,点击我观看完整视频。

2017ECCO精彩看点:冉志华:炎症性肠病(IBD)的慢病管理

2017年2月15-18日,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2017年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掌握会议新动态,我们邀请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冉志华教授,进行了视频解读,点击我观看完整视频。

Nature Medicine:针对使用中和TNF抗体无效的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

因此这项研究表明,OSM蛋白的表达量是估计使用抗TNF治疗炎症性肠病是否有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针对OSM和其受体开发中和抗体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新靶标,特别是对于使用抗TNF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有重要意义。

Aliment Pharmacol Ther:艰难梭菌感染可增加IBD患者长期而非短期结肠清除术风险

艰难梭菌感染(CDI)与炎性肠病(IBD)患者死亡率的增加相关,但是结肠切除术风险具有差异,并且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评估。2017年4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调查了CDI对IBD结肠切除术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