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治疗血栓溶解后脑出血——缩短诊断时间是关键

2015-10-28 zhaozhou 译 MedSci原创

 使用重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静脉血栓可以在四个半小时内改善缺血性卒中结果。但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有症状的脑出血(sICH),这一并发症发生率达6%。sICH尽管复发率很低,但其死亡率接近50%。目前治疗sICH主要是依据专家的建议,对于治疗的有效性的相关数据是很缺乏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栓溶解相关的sICH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

使用重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静脉血栓可以在四个半小时内改善缺血性卒中结果。但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有症状的脑出血(sICH),这一并发症发生率达6%。sICH尽管复发率很低,但其死亡率接近50%。目前治疗sICH主要是依据专家的建议,对于治疗的有效性的相关数据是很缺乏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栓溶解相关的sICH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试验。
 

在2009年1月到2014年4月底期间,研究人员在美国10个大型卒中研究中心开展了此次研究。受试者全部是患有sICH的患者。主要监测结果是住院死亡率。次要结果则是血肿扩张,即血肿在成像监测中出现33%以上的增加。共有3894名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四个半小时之内接受了静脉注射重组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治疗,其中128人(3.3%)患有sICH。从rtPA治疗到诊断出sICH的中位时间为470分钟,从诊断出sICH到治疗sICH的中位时间为112分钟。住院死亡率为52.3%(128人中有67人死亡),26.8%出现了血肿扩张。研究还发现,严重的低蛋白纤维血症是和血肿扩张有关的。
 
通过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血栓溶解后的sICH的治疗并不能显著地降低住院死亡率或者血肿扩张的可能性。缩短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或许是改善有症脑出血病人结果的关键所在。

原始出处:

Yaghi S, Boehme AK, Dibu J, et al.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Thrombolysis-Related Hemorrhag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6, 2015. doi:10.1001/jamaneurol.2015.2371.

作者:zhaozhou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5-10-28 yuea19921

    长知识了~~~

    0

  2. 2015-10-28 yuea19921

    长知识了~~~

    0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有无必要?

射频消融术是对症状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推荐治疗方法,然而目前仍不能确定射频消融术和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降低有关联。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在对于房颤的管理上从2010年就推荐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应持续系统性地口服抗凝药(OAC)治疗至少3个月,而是否持久性口服抗凝治疗应基于病人个体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水平来决定(Ⅱa级推荐, C 级证据),显而易见,对于脑卒中高风险患者即使射频消融后

Blood:腹部血栓可能指向癌症

在美国血液协会杂志Blood上最新网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腹壁下静脉的血凝块可能是癌症确诊的指标。这项研究还表明,这些凝块的存在预示肝癌和胰脏癌预后生存较差。 相比于普通人群,出现大腿深静脉血栓(DVT)或肺栓塞(PE)的个人可能在未来一年内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机率高出了2到4倍。因为癌症的存在,使血液能够更容易凝结。不断扩大的肿瘤可压迫静脉,降低或减少血流量。在其他情况下,外

ACS 2015:新型多肽探针有助于检测全身血栓部位

本周早些时候在波士顿开展的ACS会议上,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展示出他们新研发出的探针,这种新型探针可提高检测患者机体血栓的速度,成功在小鼠身上验证并将于今年年底应用于人体试验。众所周知,机体若出现血栓则非常危险,甚至会致命。所以,越早清除血栓,它能引起机体出现心脏病、中风或其他致命性疾病的风险就越小。若一个人因机体血栓的出现而导致中风,则其再次患中风的风险增加,但是因为血栓位置不同

NEJM:感染性脑静脉血栓形成案例报道

女性,71岁,因右耳后出现疼痛,疼痛范围辐射到右眼球后方5天余入院就诊。据该女士主诉,其还伴随有恶臭鼻涕、全身发冷、复视和右眼肿胀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其右上睑下垂、右眼球结膜水肿、视力为20/32、眼球运动功能受限,并伴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症状(如图A和图B所示)。为了明确该女士的诊断,对其做进一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在其右眼上静脉(图C)、海绵窦(图D)、岩下窦(图E)以及颈内静脉(图F)

Pediatrics: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系统回顾)

中心静脉置管(CVADs)失败或并发症的产生常常会导致某些医学诊疗措施的中断,以及病人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增高。进行新的CVAD会导致患者风险的增加以及额外医疗资源的浪费。研究者对目前关于小儿科CVAD失败或不同种类CVAD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该研究的时间长度为过去的10年。研究者将CVAD失败定义为完成相关必须治疗前CVAD失去功能;将CVAD并发症定义为CVAD相关血流感染、置管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