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细菌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2015-07-12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的带头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Timothy K. Lu and Christopher Voigt和他的同事们表示该研究可能为检测肠道微生物及相关药物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去年,今日医学新闻报道,纳什维尔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修饰和调整大肠杆菌,以减少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肥胖程度。然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医疗团队注意到,肠道内不存在大肠杆菌,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在几天内就可以被清除

研究的带头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Timothy K. Lu and Christopher Voigt和他的同事们表示该研究可能为检测肠道微生物及相关药物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去年,今日医学新闻报道,纳什维尔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详细阐述了如何修饰和调整大肠杆菌,以减少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肥胖程度。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医疗团队注意到,肠道内不存在大肠杆菌,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在几天内就可以被清除。因此,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一种特殊的拟杆菌——多形拟杆菌。

此外,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细菌能够表达基因的特定“需求”,并与人类细胞和肠道其他细菌长期保持相互作用。这意味着这种细菌的一种形式——能够提供药物,其基因表达的特定性状可能在肠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研究人员希望将他们的工作转移到人类试验中,但有一些障碍要克服。例如,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给予老鼠抗生素后要在其肠道定植多形拟杆菌。

他们还表示,他们需要证明该细菌可以被设计来执行更复杂的功能,如能够对各种感官做出应答。他们长期的目标是如何利用肠道发出的信号来改变基因表达的性状,通过这种细菌可以为患者的个人身体状况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促使患者健康。

“细菌对我们人类而言无处不在,它们对我们影响至关重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至关重大。但是,我们利用现有技术调节微生物群,无论是服用抗生素或改变我们的饮食,这些方法都是相对有限的,”某一研究人员说道。

“我们希望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精确地设计细菌和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且利用细菌解决一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

原始出处:

Scientists 'hack' common gut bacterium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04-24 忠诚向上

    继续努力

    0

  2. 2016-04-24 忠诚向上

    继续努力

    0

  3. 2016-04-24 忠诚向上

    继续努力

    0

  4. 2015-07-25 Messichen1992

    潜力巨大

    0

相关资讯

利用合成的细菌从尿液中检测到糖尿病和癌症

研究人员设计出了分别能在尿中无创检测糖尿病和癌症的细菌。由两个独立的小组所进行的这些研究为在诊所中用人工合成细菌作为诊断工具打下了基础。合成生物学在设计活细胞来发挥特殊功用上已经取得了进展;这些特殊功用包括从生产或输送药物至在体内探查疾病及在环境中探查毒素。细胞(通常是细菌)能以目前诊断装置所不能的方式对它们的环境做出反应和适应。但是,由于它们在复杂的患者样本中有着不可靠的行为和不良的信号检测,因

STM:工程改造细菌,简单检测癌症和糖尿病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应用在医学诊断的新工具:使用活细菌制成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在感应到疾病时发出特定的颜色。研究者重新改造布阵了细菌内部的“基因电路”,使细菌能够识别尿液样品中异常的葡萄糖水平,提示糖尿病的存在。这个新技术的发明,属于合成生物学的领域的一个突破。这篇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细菌可以回应和适应它们周围的环

mBio:小心!!!细菌可能会引起2型糖尿病

细菌和病毒很明显会引发感染性疾病,但是,现在发现微生物也会引起其他类型的疾病,包括子宫颈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 Iowa大学微生物学家最新发现,细菌甚至是我们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疾病-2型糖尿病的病因。 Iowa大学Carver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Patrick Schlievert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长期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毒素下的兔子,可以产生2型糖尿

Science Advances:首次成功移植生物钟

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我们进化出了协调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当然生物钟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动物、真菌和蓝藻都具有生物钟。日前,哈佛医学院的合成生物学家Pamela Silver教授领导研究团队,将蓝藻的生物钟体系移植到了原本没有昼夜节律的细菌中。这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示了生物钟移植。“我们将天然系统看作模块,以可预测和可编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传染病?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MERS病毒正在韩国肆虐。截至6月23日,韩国MERS确诊患者175人,死亡27人。这种号称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染病,至今仍然无法找到有效治愈方法。MERS病毒的袭来,再次唤醒人们对于SARS病毒的记忆:恐慌、不安和无助。从肺结核到到SARS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病菌抗击时,然而每次当新的病毒来临时,我们依旧要问,新病毒从何而来?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

科学家尝试用新方法探索未知抗生素

另辟蹊径寻找抗生素 Robert Heinzen第一次试图让贝氏柯克斯体菌自己生长却惨遭失败。这种会引发被称为Q热的类似流感状疾病的细菌,通常只在其感染的细胞中分裂。这迫使研究人员不得不在哺乳动物的组织中使其生长出来,并且阻碍了他们研究这种微生物的努力。当上世纪90年代初Heinzen在博士后期间试图找到一种不同的方式培养这种细菌时,他得到的只是半本潦草的笔记。 不过,这个问题让他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