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Oncol:综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抗结直肠癌的机制

2022-12-20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综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通过CDK1/PI3K/Akt信号转导抗结直肠癌的机制。

背景: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薏苡附子败酱散(YYFZBJS)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和败酱草以30:6:15的比例组成,历来被用于治疗胃肠疾病,且显示出对癌症的积极作用。然而,其抗癌作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生物活性化合物、潜在YYFZBJS靶点和CRC相关基因的信息。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基因本体(GO)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确定了关键靶点和成分及其相应的信号通路。随后,分子对接被用于验证主要化合物的目标。

结果:通过药理学网络分析,确定了40种YYFZBJS活性化合物和21个潜在的抗CRC靶点。YYFZBJS通过多种靶点和信号通路,特别是细胞周期PI3K/AKT通路,成为CRC的重要调节因子。

此外,YYFZBJS抑制了CRC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显示,YYFZBJS在G2/M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停滞。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YYFZBJS降低了CDK1、p-AKT和p-PI3K的蛋白水平,而不改变总PI3K和AKT蛋白水平。分析发现,YYFZBJS抑制了CRC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和PI3K/AKT信号传导。

结论:正如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和实验结果所证实的,YYFZBJS通过调节CDK1/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RC中的增殖、诱导凋亡和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提示YYFZBJ是CRC治疗中一种有前景的佐剂

 

文献来源:

Li J, Zhou F, Shang L, et al.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YYFZBJS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via CDK1/PI3K/Akt signaling. Front Oncol. 2022;12:961653. Published 2022 Nov 15. doi:10.3389/fonc.2022.961653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ence:发现肠道细菌产生的一种新型基因毒素可导致结直肠癌风险增加

这项新的研究涉及首先收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D)患者的粪便样本,肠易激综合征也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增加有关。

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72.5%!日本如何治疗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结直肠癌是我国癌症新发的第二位,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6.9%。

直肠癌怎么治疗?如何在“保命”的基础上实现“保肛”?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与结肠癌相比,直肠癌手术具有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接近肛门或括约肌的低位直肠癌手术,能否保留肛门成为了许多患者面临的难关。

DCR:超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永久造口累积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如患有直肠恶性肿瘤需要行保肛时,保留肛门的最低位置是在距离齿状线4-5厘米以上。

武爱文教授:2022年度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翟建宁1,王晰程2,武爱文1(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