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静脉曲张伴消化道出血一例

2018-06-19 李晓露 邱香 金国花 中华消化杂志

患者男,35,因便血1d于2015年11月10日入院

【一般资料】

患者男,35

【主诉】

因便血1d于2015年11月10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有黑色血凝块和鲜血,共20余次,总量约2500mL,伴心慌、乏力,伴上腹部疼痛,无四肢湿冷,无意识障碍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未行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病史2年,饮酒史10余年,150g/d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1/78mmHg(lmmHg=0.133kPa),贫血貌,肝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前胸散在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额外心音、杂音,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脾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为6.35×109/L,红细胞计数为1.72×1012/L,血红蛋白为60g/L,血小板计数为17×109/L。凝血常规:凝血酶时间为20.2s,PT为25.1s,INR为2.10,凝血酶原时间比值为2.15,PTA为34%,纤维蛋白原为0.96g/L。HBsAg阳性。肝功能:AST为104.6U/L,ALT为20.9U/L,GGT为109.7U/L,胆碱脂酶为1888U/L,白蛋白为16.9g/L,总胆红素为40.1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6.2μmol/L,间接胆红素为23.9μmol/L。行急诊床边胃镜检查(图1),诊断为“中度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1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全腹部3期增强CT检查(图2)示:肝硬化;胆囊炎,胆囊壁水肿;腹膜后右肾周见迂曲走行血管影,汇入肠系膜上静脉,部分血管穿过升结肠壁,突向腔内;腹腔大量积液。临床诊断:下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低蛋白血症





【治疗】

入院后给予内科治疗。患者仍有活动性便血,呈暗红色并混有血块,便血量较大,行急诊内镜检查见升结肠内有大量血凝块,余结肠未见活动性出血,因患者病情较重,未能行内镜或介入治疗,最后因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原始出处;

李晓露,邱香,金国花, 等.肠系膜上静脉曲张伴消化道出血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17,(6):42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7.06.014.

作者:李晓露 邱香 金国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3-20 fusion
  2. 2018-06-20 Ronaltao

    0

相关资讯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新的人体器官, 百多年来的解剖学描述都是错误的

人体发现了一个新器官, 100多年来的解剖学描述都是错误的!

肠系膜巨大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26岁。因查体发现腹部包块2h入院。

肠系膜上动脉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患者女性,69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为绞痛伴腰背部放射痛,病初解黑黄色大便,近2天大便未解,有肛门排气。1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少许血丝,伴胸闷、气喘,乏力、纳差,畏寒、发热

肠系膜神经鞘瘤1例

病例男,36岁,以“体检彩超发现腹部包块3周”为主诉入院。

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合并急性阑尾炎CT病例!

男 4岁 临晨4时突起下腹持续疼痛 伴恶心呕吐 体温38.5°

肠系膜巨大纤维瘤病,是个什么表现?

患者男,26岁。因查体发现腹部包块2h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餐后加重,伴纳差,腹胀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查体: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腹软,未触及腹部肿块,腹部有压痛,位于脐部周围,移动性浊音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