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替奈普酶(TNK)在治疗老年大血管闭塞型脑卒显示部分优越性:TNK 0.25 mg/kg 与90天mRS改善、8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降低有关

2022-02-07 Naomi MedSci原创

与 TNK 0.40 mg/kg 或阿替普酶0.90 mg/kg 相比,80岁以上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前给予TNK 0.25 mg/kg 与90天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并降低死亡率。

      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及以上的患者中发生卒中事件的比例为25-40% 。然而,这一人群在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代表性不足。预计在未来30年内,80岁及以上人口将成为发达国家增长最快的年龄群体,在这一年龄组中,接受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的频率无疑将增加。

      尽管存在部分担忧和对欧洲治疗指南的影响,阿替普酶已被证明对80岁以上的患者有效。随着再通率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临床预后的改善,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显示出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首选溶栓治疗的光明前景。然而,对这种治疗80岁以上患者的详细研究是有限的。然而,挪威TNK卒中试验(nor-test)的分组分析显示,使用 TNK 0.40 mg/kg 或阿替普酶治疗的老年患者(≥80岁)在安全性和功能结果方面没有重大差异。

      近日,有研究人员试图调查年龄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评估 TNK 在0.40 mg/kg 和0.25 mg/kg 剂量对80岁以上大血管阻塞(LVO)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扩展TNK随机对照试验(n = 502)进行汇总分析。患者均为成年人,由于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阻塞而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出现缺血性卒中。比较 TNK 0.25 mg/kg、 TNK 0.40 mg/kg、阿替普酶0.90 mg/kg 对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的结果包括90天修正的 Rankin 量表(MRS)、全因死亡率和症状性死亡。治疗效果根据 NIHSS 基线、年龄和从症状出现到穿刺的时间通过混合效应比例优势和 Logit模型模型进行调整。

  • 80岁以上(n = 137)患者中,相较于剂量0.40 mg/kg,TNK 0.25 mg/kg 与90天内 mRS 的改善(中位数3比4,调整后的公共或 = 2.70, 95%CI: 1.23-5.94)和死亡率(aor = 0.34,95% CI: 0.13-0.91)降低相关。
  • 与阿替普酶相比,TNK 0.25 mg/kg 能改善90天的 MRS (中位数3 vs. 4,acor = 2.28, 95% ci: 1.03-5.05)。
  • 阿替普酶与 TNK 0.40 mg/kg 组间90天内累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 4例用 TNK 0.40 mg/kg 治疗,1例用阿替普酶治疗以及0例用 TNK 0.25 mg/kg 治疗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
  • ≤80岁的患者,在90天内mRS、死亡率、症状脑出血在 TNK 0.25 mg/kg、阿替普酶和 TNK0.40 mg/kg 之间无差异。

      TNK 0.25 mg/kg 与改善90天mRS、8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有关。在稍年轻患者中未观察到剂量差异。

      这项研究提供了 ii 类证据,与 TNK 0.40 mg/kg 或阿替普酶0.90 mg/kg 相比,80岁以上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前给予TNK 0.25 mg/kg 与90天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并降低死亡率。

文献来源:Yogendrakumar V, Churilov L, Mitchell PJ,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enecteplas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EXTEND-IA TNK Trial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an 11]. Neurology. 2022;10.1212/WNL.0000000000013302.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3302

作者:Naom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重磅:脑中风幸存者,多运动,可大幅度减低全因死亡率

在既往卒中患者中,尤其是年轻的卒中幸存者中,PA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Stroke:冠脉硬化,和脑白质病变有何关系?

在健康的高危人群中,冠状动脉斑块的存在和体积与较大的WMH体积有关,在PVWMH中表现得最为强烈。

Stroke:急性脑卒中后,胰岛B细胞功能如何影响预后?

在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β细胞功能障碍与短期不良临床结局明显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Neurology : 加拿大新移民,中风发病率更低

移民的卒中或TIA发生率低于长期居民,并因年龄、卒中类型和原籍国而有差异

Tissue Cell:铁皮石斛多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改善大鼠脑卒中模型神经元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是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铁皮石斛多糖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元分化,并有效诱导神经元样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这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ANN NEUROL:癌症患者凝血标志物更高,易患缺血性脑卒中

患有活动性癌症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凝血、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活化标记物,以及更多的循环微栓子。这表明暗示高凝和栓塞过程在实体瘤癌症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拓展阅读

NEJM:天坛医院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国方案”可拓展至24小时

北京时间6月15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布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关于国产溶栓药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两篇重磅文章。同时,由北京天坛医院

【综述】缺血性卒中后脑白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从免疫炎性反应、细胞自噬与凋亡、血-脑屏障破坏、内皮功能损伤、氧化应激等方面对缺血性卒中后WMI的病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缺血性卒中后WMI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

轻度中风是否需要溶栓治疗?《柳叶刀》最新研究揭示重要结论

论文指出,这是“首个”评估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发生颅内闭塞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的3期研究。

【综述】磷脂酰丝氨酸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对磷脂酰丝氨酸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论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 rTMS联合RAGT治疗,探索该联合治疗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

【综述】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该文对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 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