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scitation:3.9万猝死人群研究,三成猝死者在事发前三月内曾去过急诊科

2019-06-02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猝死的发生猝不及防,往往突如其來。 不过一项研究对3.9万院外猝死的研究发现,三成猝死者在三月内去急诊看过病,也有人曾去社区医院看过病。 尽管如此,仍有68%的人在心脏骤停当天死亡,87%在一月内死亡。


猝死的发生猝不及防,往往突如其來。

不过一项研究对3.9万院外猝死的研究发现,三成猝死者在三月内去急诊看过病,也有人曾去社区医院看过病。

尽管如此,仍有68%的人在心脏骤停当天死亡,87%在一月内死亡。

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新的研究”,以发现猝死高危人群。

研究者指出,识别急诊就诊的高危患者,可更好地预防猝死,但有难度。因为一些先兆症状并不特异,比如胸痛、气短等。

而且,许多猝死患者也并无典型的胸痛症状。

研究者回顾性地分析了2007~2018年加拿大38,906例院外心脏骤停并转到急诊室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6.5岁,女性不到1/3,11.5%有心梗史。

其中11,459人(29.5%)猝死前三月内曾去急诊看过病。

急诊中有23.6%诊断不确定,14.4%为血管病,12.0%为呼吸系统疾病,10.7%为受伤或中毒,6.1%考虑精神或行为疾病。

这些人分别有27.7%、12.7%和1.7%接受过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和搭桥。3.8%植入起搏器,5.6%的患者植入了ICD,仅0.7%的患者接受了负荷试验。半数做过超声心动图。

有93.2%在当年曾看过病,70.1%在90天内看过医生。

在90天内去过急诊室或住过院的患者,与没去过急诊室或住过院的患者相比,死亡率略低。

原始出处:

Shuvy M, Koh M, Qiu F, et al.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prior to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Resuscitation. 2019;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卢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所有的心脏性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在很多人眼里猝死不但发生急促,往往无法预料,不能预测和难以预防。而事实上,很多猝死尤其心脏性猝死往往存在病变基础或者存在诱发因素,往往是可以预测和预防。

Environ Health Persp:科学家发现长期低浓度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小鼠出现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先兆

近期,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通常水平的连续室内二手烟暴露,将会引起小鼠心脏细胞功能变化,更易出现心脏电交替,这是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前兆。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杂志上。

大都会人寿发布2018年理赔报告

近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发布《2018年理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都会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基于猝死的理赔则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提示人们应加强对于健康风险的防范意识。恶性肿瘤仍为头号“健康杀手” 猝死理赔年轻化近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发布《2018年理赔报告》。报告显示,恶性肿瘤依

痛惜!值班后又上一天手术,外科医生猝死在岗位上

几乎每月都会看到医生猝死的新闻,有时一个月还会看到好几起。                              但这一次悲剧就发生省内的兄弟医院,发生在熟悉的同行身边,悲恸的感觉尤其强烈。

阜外研究称:肥厚型心肌病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可救人一命,有猝死家族史者更适合

阜外医院陈柯萍、闫丽荣等发表目前国内较大样本量研究结果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的恰当治疗率高,植入相关并发症少。

遇到这些猝死预警心电图,千万警惕!

遇到这些情况,你千万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