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增强KCC2功能可抵消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

2017-06-20 MedSci MedSci原创

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MIH)是伴随重复吗啡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引起疼痛阈值的看似矛盾的下降。这种现象在临床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常在与吗啡治疗规定的疼痛部位无关的区域中表现为弥漫性疼痛感觉或异常性疼痛。

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MIH)是伴随重复吗啡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引起疼痛阈值的看似矛盾的下降。这种现象在临床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常在与吗啡治疗规定的疼痛部位无关的区域中表现为弥漫性疼痛感觉或异常性疼痛。以前的报告相关的MIH与脊髓浅表背角(SDH)中的Cl-extruder KCC2的表达降低,削弱了脊髓GABAA /甘氨酸介导的突触后抑制作用。

在这里,研究人员测试了增强KCC2,CLP257及其前药CLP290的小分子的施用是否可以抵消MIH。吗啡通常在吗啡治疗的6-8天内表达。吗啡处理的大鼠表现出对机械刺激的撤离阈值降低和对皮下注射的发声行为增加。氯化物挤压在SDH神经元受损,该测量为EGABA在Cl负载下的去极化位移。将CLP257提供给从吗啡处理的大鼠获得的脊髓切片足以恢复SDH神经元中的Cl-挤出能力。吗啡和口服CLP290的体内共同治疗可以预防SDH神经元膜KCC2下调。同时,与CLP290共同治疗显着缓解MIH,并且在建立的MIH中急性施用CLP257恢复了正常的伤害感受行为。

研究人员的数据表明,增强KCC2活性是一种可行的治疗MIH的治疗方法。氯化物挤出增强剂可以代表通过预防和逆转MIH来改善吗啡镇痛的有效的辅助治疗。

原文出处:

Yves De Koninck,et al.Enhancing KCC2 function counteracts morphine-induced hyperalgesia.[J]Scientific Reports 7, Article number:3870(2017),doi:10.1038/s41598-017-04209-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nesth Analg:ET-1诱导的肢体对侧痛觉过敏的机制

脊髓和大脑的中枢敏化,可能致在一侧肢体损伤后,出现对侧痛觉过敏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向大鼠一侧后爪注射内皮素-1(ET-1)后,可诱导其对侧后爪出现持久的机械与化学敏化。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上述过程中的对侧传出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人员在大鼠右侧(同侧)后爪(ILP)跖面皮下注射ET-1(2nmol,10μl),分别对大鼠出现痛收缩反应时的热反应潜伏期及机械阈值进行测定

Hum Reprod Update:所谓痛经

背景:在没有盆腔病理学之前,痛经是普遍的,是往往令人衰弱的妇科疾病,影响了大概45%-95%之间的行经后女性。通过对专业医务人员、疼痛研究人员和女性的调查发现,尽管痛经如此高发,却常常是治疗不好的,甚至是被忽视的。大多数女性认为痛经是正常月经周期的一部分。本次回顾报告目前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复发性痛经的疼痛敏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原发性痛经女性的睡眠。方法:使用PubMed、谷歌学者和Cochran

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相关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娟,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石翊飒,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OIH)是指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痛觉阈值降低,对正常的疼痛刺激更加敏感。瑞芬太尼作为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主要由血浆非特异性酯酶水解,具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的特性。相比于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更容易发生

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在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镇痛是不可或缺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消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术后无苏醒延迟或者呼吸抑制,以及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的特点,而其消除又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麻醉维持用药在各类手术的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痛觉过敏及药物耐受,导致患者术后对其他阿片类药物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