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2017:POISE-2研究:PCI后的非心脏手术,勿需停用阿司匹林

2017-11-19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董劭壮 杨清 壹生

在2017年AHA科学年会上,新近公布了POISE-2的PCI亚组分析的结果。研究者指出:对于既往有过PCI病史的患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在围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益。

在2017年AHA科学年会上,新近公布了POISE-2的PCI亚组分析的结果。研究者指出:对于既往有过PCI病史的患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在围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益。

POISE-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共纳入10010例病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根据入组前6周内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又把阿司匹林治疗组分为初始治疗组(未用阿司匹林)和继续治疗组(既往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治疗组于术前至少72h停用阿司匹林,在手术前2~4h服用第一剂阿司匹林200mg,在术后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初始治疗组以此剂量服用30天,继续治疗组在7天后改回入组前的阿司匹林用量,并服用30天。以30天内的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首要疗效终点。

结果于2014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首要终点发生率没有差异(7.0% vs 7.1%,HR 0.99,CI 0.86~1.15,P=0.92),心梗发生率没有差异(6.2% vs 6.3%,HR 0.98,CI 0.84~1.15,P=0.85),而大出血事件明显增加(4.6% vs 3.8%,HR1.22,CI 1.01~1.48,P=0.04)。研究结果提示,术前及术后早期服用阿司匹林,未减少死亡或心梗事件,反而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围术期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并不适宜。

那么,据此推论,对于血栓事件高危的病人,比如既往因冠脉病变植入支架的病人,在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是否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呢?此次POISE-2亚组分析为我们给出了解答。

此项事后分析(post hoc analysis)以POISE-2研究中有PCI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金属裸支架(BMS)植入≥6周,药物涂层支架(DES)≥1年。共有21个国家82个中心的470例病人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234例,安慰剂组236例。PCI距离手术时间的中位值是64个月。两组基线值无显着差异,平均年龄约67岁,女性占比约22%,原有服药史现在需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比例约85%(即继续治疗组),支架类型中BMS占54.3%,DES占25.3%。

结果显示,与POISE-2总体分析截然不同,在既往PCI病史人群中,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以30天内的死亡和心梗为首要疗效指标的终点发生率显着下降,相对风险降低可达50%(6.0% vs 11.4%,HR 0.50,CI 0.26~0.95,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首要终点的改善主要来源于心梗事件的显着减少(5.1% vs 11.0%,HR 0.44,CI 0.22~0.87,P=0.021)。



而在大出血事件上,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异(HR 0.85,P=0.50)。



进一步分析发现,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的临床获益,不受支架类型或支架植入时长等因素的影响。

以POISE-2研究中的冠心病人群为亚组分析对象(共2268例),没有发现相似的阿司匹林有益的效应。这提示围术期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心梗事件的益处,主要与既往冠脉内支架植入病史有关,而与冠心病无关。

研究者最后总结,每1000例既往PCI病史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虽有引起8例大出血的风险,但可预防59例心梗事件的发生,总体来看,利大于弊。

外科手术本身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诱发心梗等大血管并发症。围术期心梗一旦发生,死亡率可以高达25%。所以围术期治疗需要平衡血栓和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是有效的抗血栓药物,既往的荟萃分析及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围术期心梗,甚至静脉栓塞事件的发生。POISE-2研究却观察到了与之相悖的结果。当时就有学者指出,该研究血栓高危人群比例太少(<36.3%),手术类型中也没有包括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血管事件高危的手术,所以其结论可能只适于血栓事件低风险的人群。

POISE-2的PCI亚组分析,似乎验证了这一观点,也就是对于血栓事件或心血管事件高危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阿司匹林可能获益。现有的ESC指南和ACC/AHA指南都建议,有支架植入病史的人群实施非心脏手术时,在除外严重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但是如果需要实施封闭腔内的手术(如颅内手术或脊髓手术)或前列腺手术,阿司匹林应该停用。对于血管事件高危,但未植入支架的患者,围术期是否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可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董劭壮 杨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11-21 zhaohui6731
  2. 2017-11-19 Y—xianghai

    学习了新知识

    0

  3. 2017-11-19 戒馋,懒,贪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NEJM: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PCI策略!

在多发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相比于PCI时立即进行多支干预的患者,PCI时只对犯罪血管进行干预的患者在30天内发生复合严重肾衰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的风险要低。

急性STEMI溶栓结合PCI研究进展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趋向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要的治疗方法和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且已广泛应用,具有时间优势,更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溶栓治疗再灌注不够充分,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而直接PCI恢

JAHA:ACS患者PCI治疗后吸烟决定服用双倍剂量还是标准剂量氯吡格雷!

在吸烟者中,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支架血栓形成,并且没有增加大出血风险。这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剂量应该个性化,同时应考虑到缺血和出血的风险。

病例分享:艰难的抉择:复杂病例简单处理一例

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很多复杂患者。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可谓“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TCT2017:研究荟萃:ESRD患者 & STEMI患者CTO血运重建的结局

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PCI成功率取得了明显提高,但CTO患者血运重建的临床结局怎样?TCT 2017大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Yasir Parviz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Joelle Elias教授报告了两项最新研究结果。

PCI术后呼吸困难,再梗?心衰?肺栓塞?药物?

患者入院前3周因急性心梗入院,行右冠PCI术,近1周再次出现胸闷、气促。是何原因?如何完善辅助检查?如何调整用药?